说起清朝的末代皇帝,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可他为什么会成为这么一个角色呢?悦史君认为,值得剖析一二。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等人的逼迫下,隆裕太后叶赫那拉·静芬代表6岁的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
“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诏书里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清朝的灭亡却是事实。
一百多年过去了,到现在还是有人感叹,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那个冬天,当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病重时,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为什么会选择年仅2岁的宣统帝当最后一位皇帝?
毕竟清朝历时近300年,皇族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找个成年近支宗室子弟来继承皇位,才是挽救时局的应有之义。
可悦史君要说,如果从宣统帝高贵的血统和独特的身世来说,慈禧太后选他当皇帝,实在是再顺理成章不过了。
宣统帝的曾祖父是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这就说明他是正宗的皇帝子孙。
宣统帝的祖父和硕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个皇子,他的四哥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才是皇帝。
按道理来说,奕譞虽然贵为亲王,但他的子孙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但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在清朝同治十三年(1875年)去世后,没有留下一男半女,皇位继承出现了危机。
同治帝的母亲恰恰是慈禧太后,她力排众议,没有选择同治帝的子侄辈,而是选了奕譞的二儿子爱新觉罗·载湉作皇位继承人,也就是同治帝的堂弟。
载湉就是后来的光绪帝,慈禧太后是把他作为咸丰帝的嗣子送上皇位的,这里面有这个女人的私心:
第一,光绪帝的母亲硕醇贤亲王嫡福晋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也就是说,他既是慈禧太后的侄子,也是外甥,属于亲上加亲;
第二,光绪帝和同治帝是平辈,慈禧太后还可以大大方方地以皇太后的身份控制朝政,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自然就没机会争权了;
第三,光绪帝当时才4岁,根本不具备亲政的可能,慈禧太后临朝听政理所当然。
宣统帝的父亲载沣是奕譞第五个儿子,也就是光绪帝的五弟,由于奕譞的第一、第三、第四等三个儿子早夭,载沣实际上是光绪帝的二弟。
清朝光绪十六年(1891年)十一月,奕譞去世,载沣作为他事实上的长子,继承了和硕醇亲王的爵位。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宣统帝在醇王府出生,是和硕醇亲王载沣的长子、光绪帝的侄子。
宣统帝的地位无疑是高贵的,但他充其量也只是光绪帝的大侄子,是不可能跟光绪帝的子孙争皇位的。
然而,历史就是这么凑巧,直到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病入膏肓的光绪帝还是没能有自己的一男半女,皇位继承人又成了问题。
还是慈禧太后出手,选择宣统帝为嗣皇帝,作为同治帝载淳的嗣子,同时还兼祧光绪帝。
这次慈禧太后选择溥字辈的后人,当然是因为没有威胁,毕竟隆裕太后就是自己的亲侄女,宣统帝的年龄也特别小,都是非常好控制的对象。
宣统帝的母亲和硕醇亲王嫡福晋苏完瓜尔佳·幼兰也是加分项,因为她的父亲苏完瓜尔佳·荣禄是慈禧太后宠爱的大臣,她也曾被收养在慈禧太后身边。
慈禧太后算是“举贤不避亲”,不过宣统帝进宫两天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就先后去世了,宣统帝顺利登基,由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辅佐。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也就3年时间,宣统帝就在内外交困中退了位,当时也才6岁,只能说是个挟裹进历史大潮里的孩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