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3960平方公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湖的西北是避暑胜地庐山。
鄱阳湖旅游景区,主要指湖区内的景点及自然保护区整体。湖区有41个岛屿和七个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鄱阳湖候鸟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世界上现有白鹤大约为4000多只。其中90%在鄱阳湖越冬。鄱阳湖是白鹤的世界,水鸟的天堂。
鄱阳湖是长江江豚重要栖息地和种质资源库,江豚数量稳定,种群结构合理,属于长江江豚的优质种群。截止2016年,鄱阳湖现有江豚数量为450头左右,是洞庭湖拥有江豚数量的5倍,占全中国一半。
名称溯源
鄱阳湖的古称很多:彭蠡泽、彭泽、官亭湖、扬澜、担石湖等等,不下十个。这倒不是因为它有许多渊源,而是由于它兼并了许多小湖,逐渐扩大,同时也并蓄了那些小湖的名字。它本初的乳名源自大禹治水时期,这片地区因地势低洼,形成了数条分汊状水系,所以取古汉语中表数量多的虚词“九”,称其为九江。《禹贡》中记载“九江孔殷,东为彭蠡。”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即葫芦。也就是说,这片洼地湖泊,自古就形似葫芦瓢。
鄱阳湖名由来,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主流说法始终博弈:其一以地为名;其二以山为名。以鄱阳山为名是较主流,并为多数人接受的一种说法。《舆地纪胜》卷23饶州载, “湖中有鄱阳山,故名鄱阳湖。其湖绵亘数百里,亦名彭蠡湖”。《读史方舆纪要》亦称鄱阳湖是“炀帝时,以鄱阳山所接,兼有鄱阳之称”。以地为名的证据是:鄱阳县古称番邑,亦称番阳,秦以前属吴越楚皆曾属。隋唐宋元间一直隶属饶州,隋朝大业三年曾改饶州郡为鄱阳郡, 这是“彭蠡泽”改称“鄱阳湖”的重要历史时期。这就是鄱阳湖名称的由来。
形成演变
鄱阳湖地区在上更新世也因普遍陆升而呈现一片河网交错的平原地貌景观。在沉积物上仅形成下蜀黄土沉积与河流泛溢层,没有大面积连续性的湖相沉积层发现。全新世以来,湖区地貌形态继承上更新世河网平原景观的特点,因此为湖区的生产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
在西汉后期,九江水系已“皆东合为大江”,原先九江水系所潴汇的江北彭蠡泽已和九江主泓道分离,面积日渐萎缩,蓄洪能力显著下降,长江洪水过程随之增大的结果,湖口断陷的古赣江即在这种水文条件下逐步扩展成较大水城。其时《禹贡》彭蠡泽当已面目全非、无可认指,所以在《汉书·地理志》里,班固遂认指豫章郡彭泽县西的湖口断陷水域为“禹贡彭蠡泽”。
六朝隋唐时代鄱阳湖的范围仍然局限在鄱阳北湖地区,今日鄱阳南湖在当时尚未形成。当时这个彭蠡泽的水文特征,应当是洪、枯水位变率大,属洪水一大片,枯水一条线的吞吐型湖泊。
据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先生研究,隋唐五代至北宋时期,中国气候变得和暖。这时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都有显著的发展扩大地处长江中下游之间的鄱阳湖地区,在隋唐以后湖泊迅速扩展。在高温多雨的隋唐北宋时期,长江径流量相应增大,尤其是洪水季节。但是原先可以充分调蓄洪水的江汉平原地区的云梦泽,在隋唐时代已经基本消失,江北的彭蠡古泽,也早被陂池大小的雷池所取代,长江流域蓄洪能力显著下降的结果,长江干流径流量急增,水位上升,除了部分分洪洞庭之外,大部分倾泻东下。
它在湖口一带又造成两种结果:一是分洪倒灌入彭蠡泽;二是顶托彭蠡泽出水。这两种结果的结合,也是造成彭蠡泽扩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唐末五代至北宋初期,,彭蠡泽空前迅速的越过婴子口向东南方的枭阳平原扩展,大体上奠定了今天鄱阳湖的范围和形态。当时湖面远比今日为广,湖水南抵南昌樵舍附近。以致赣江下游平原上的枭阳、海昏两县分别于公元420年、425年沦入湖中,而其近邻地势较高的吴城却取而代之逐渐繁华起来,故民间有“沉海昏,起吴城”之说。
根据《太平寰宇记》并参照《舆地纪胜》的记载,宋代鄱阳南湖的范围大致如下:鄱阳山即今波阳县西北鄱阳湖中的长山(又名强山),宋代已处在湖中的事实证明,当时鄱阳南湖的北界与今大体相同。鄱阳湖的东界,在今莲荷山与波阳县城之间,宋代鄱阳南湖的西端在松门山,从它“北临彭蠡湖”的形势分析,山南一带平原在当时尚未沦湖。因此,湖区西南界当在松门山东端至瑞洪镇一线上。
明清时期,鄱阳湖演变的最大特点是:汊湖的形成和扩展,特别是鄱阳湖的南部地区,尤为显著。在进贤县北境,宋时仅有族亭湖和日月湖两个湖泊见于记载。后经元明两代,随着鄱阳湖地区的继续沉降,族亭湖被鄱阳湖吞并,进贤北境的北山成为鄱阳湖的最南端。与此同时,日月湖泄入鄱阳湖的水道也扩展成鄱阳湖南部条带状的汊湖-军山湖,遂使军山、日月两湖成为进贤境内最大的湖泊。至明末清初,原来流经进贤西北的清溪、南阳、洞阳三水的中下游地带,也因沉溺而扩展成仅次军山湖的大汊湖—青岚湖(或称清南湖、洞阳湖),最终逐渐演化为今日的湖泊水域。
20世纪八十年代前的不断围垦,,使湖岸逐渐向湖心发展 , 湖泊内主航道时冲时淤,,变化频繁。鄱阳湖及五河尾闾水位逐年抬高趋势明显,调蓄能力减小 , 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在 1998年大洪水后, 湖区开展了大范围的 “双退” 和 “单退” 工程, 使湖区在汛期的蓄水面积扩大到接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水平。
自然环境
气候特点
鄱阳湖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5-17.8℃,年平均降水量1570mm。6-8月盛行南风或偏南风,大风多发生于小暑前后;其余各月多为北风或偏北风。
鄱阳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冬春常受西伯利亚冷气流影响,多寒潮,盛行偏北风,气温低;夏季冷暖气流交错,潮湿多雨,为“梅雨季节”;秋季为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干旱,盛行偏南风,偶有台风侵袭。据1956-2000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7月最高,月平均约30℃,极温44.9℃;1月最低,月平均约4.4℃,极温-18.9℃。南部高于北部0.5-1.0℃。年平均日照达1800-2100h,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44-477×10j/cm。雨量丰沛,单站年降水量最小值为653.0mm(棠荫1978年),最大值为3034.8mm(庐山1975年),多年平均为1500mm左右。年内分配极不均匀,4-6月降水约占全年的48%,6月最大占全年17%,12月最小只占3%。年平均蒸发量为1200mm左右,蒸发量在面上分布是湖中大,湖周小;在时间上7-9月最大,占全年45%,1月最小仅为3%。
鄱阳湖年最多风向为偏北风,只有7-8月间在太平洋副高控制下才多刮偏南风。根据1964-1985年资料统计,年平均风速在3.5m/s以上。日平均风速≥5m/s 的天数达99.4d,按国家风能资源等级标准,鄱阳湖区属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湖区的自然地理特点,使湖区成为大风集中区域。鄱阳湖主要有冷空气大风,锋面雷雨大风和湖区出现的风向不定、风速变化大、时间短促的“飑线”大风。都昌老爷庙一带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30.5d。棠荫站曾实测到31.0m/s的最大风速(相当于浦氏风力11级)。
特有水产
鄱阳湖中有水生维管束植物102种、浮游生物266种、鱼类122种、豚类2种、已鉴定的贝类87种。鱼类经济价值较大的有鲤、鲫、鲢、鳙、青、草、鳡、鲌等10余种和畅销国内外市场的银鱼,江豚在鄱阳湖中的数量约200-300头。此外,还出产众多的贝类、虾、蟹、水禽、莲藕和湖草等水生动植物。
飞禽鸟类
2010年,鄱阳湖保护区有鸟类300多种,其中水鸟115种,珍禽50多种,约占全国225种水鸟的51%。这里的白鹤群,2002年越冬种群总数达4000只以上,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鄱阳湖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珍稀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 白鹤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野外总数大约为4000只。其中98%在鄱阳湖越冬。白枕鹤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野外大约有5000只左右,其中60%在鄱阳湖越冬。
矿产资源
至2004年,区内已发现有色金属矿产19种,非金属矿31种,有21种矿产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熔剂白云岩、水泥灰岩、高岭土、玻璃用砂、莹石、重晶石、大理岩、金、银、铜、锌、锡是区内的优势矿产,1984年还发现了海泡石矿。
名胜古迹
石钟山
石钟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江沿线上的主要景点之一。
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他撰写的《石钟山记》闻名天下,与石钟山相得益彰。
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近睹江湖清浊。如在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空”。
湿地公园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鄱阳县境内,鄱阳湖的东岸、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处度假胜利地庐山、中国瓷都景德镇、道教圣地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中心地带。依托世界六大湿地之一、亚洲最大湿地、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这个不可复制性的、唯一性的特色资源禀赋,2008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总面积为365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它是集湖泊、河流、草洲、泥滩、岛屿、泛滥地、池塘等湿地为主体景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众多而极具代表性的纯自然生态的复合型湿地公园。
老爷庙
老爷庙位于江西都昌县多宝乡龙头山首,与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隔湖相望。旧称为定江王庙,建庙久远。该庙基以花岗石条堆砌7米高,右侧有阶梯曲折而上,庙群总面积为600多平方米,分主庙、龙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厅、厨房6部分,附属建筑分布主庙两侧。主庙面积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宽14.2米,进深26.8米,系穿斗与架梁式混合结构,共52个立柱。庙内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为正殿,中部为游楼,下部为万年台。庙内门窗梁坊雕刻花纹并涂以丹漆。1983年县政府又进行了修缮。为江西省省级保护文物。
大孤山
大孤山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秀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明代诗人解缙题诗曰:“凌波仙子夜深游,遗得仙鞋水面浮。岁久不随陵谷变,化为磔柱障中流。”
大孤山是两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小岛,它高出水面约90米,周长千余米,。大孤山三面绝壁,竦立湖中,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
山上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水经》记载:大禹曾在此山岩刻石记功,唐时建有大姑庙。相传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兵败后曾在此当和尚。明代建有普陀寺、宝塔、天后宫和梳妆台等建筑。自宋到清,大孤山文人贾客荟萃,游山逛景,山下游船,浆声灯影,喧闹若市,山上暮鼓晨钟,梵乐悠扬。
南山秀迹
南山靠近江西省都昌县的鄱阳湖中,有一挺拔秀丽的南山,像器宇轩昂的中流砥柱,耸立在万顷碧波中。苏东坡曾慕名游南山,写下了《过都昌》的著名诗篇: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南山与都昌县城隔水相望,已筑起一道横贯鄱阳湖水面的石砌长堤。游人可安步到南山。
南山的胜迹主要以野老岩和野老泉而载誉。在野老泉的近侧,有一状如圆椅的巨石,这就是“翻经台”。相传南北朝时著名文人谢灵运曾在这巨石上读过经书,因此得名。翻经台上侧有南山古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清隐寺”。宋代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改名为“清隐禅寺”。宋代著名诗人兼书法家黄庭坚,曾慕名来游南山,写下了《清隐禅院寺》。现存的屋宇,是明代嘉靖年间重建,又经清代重修。
吴城古镇
吴城古镇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曾经繁华一时,王勃、苏轼、文天祥、朱元璋、孙中山等历史名人曾涉足于此,有着诸多的文化遗迹,石堤、点将台、吉安会馆、望湖亭等处的残墙断壁、碑文石刻,无不向游人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吴城位处鄱阳湖、赣江、修水交汇点,自古为江西水运、商贸集散的辐射之地。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因毗邻鄱阳湖,水草茂盛、鱼虾丰富,所以每年冬天都会有大批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的北方候鸟前来这里觅食过冬。国家级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便建于此。
天鹅湖
天鹅湖由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出资,与广西南宁政凯珍禽养殖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鸟人”刘武合作,在鄱阳县建立野生动物驯养基地,并在湿地科学园中成立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珍稀动物研究所。所有珍禽在天鹅湖中常年生活和表演,并繁育后代,进一步恢复鄱阳湖湿地鸟类种群结构。天鹅繁育及领养也是该项目的一大特色。天鹅具有印随学习习性,即在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生物即为自己的母亲。天鹅领养就是采用这种动物习性让天鹅跟随自己的领养者。2011年4月在孵化楼孵人工化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第一批候鸟——24只灰天鹅。
水生植物园
水生植物园已搜集保存各类湿生植物230个物种(含品种),其中濒危珍稀物种9个,是一个集物种保存、科研实验、应用示范、科普教育及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湿生植物园。共分为17个小园区,各具特色。包括水生植物净化功能展示园、和谐园、水生植物研究试验园等。
双港塔
双港塔距今有近400年历史。为明万历二十三年(1605)饶州知府叶云福、鄱阳知县顾自植所建。当时,有传闻说,龙玉山下的双港湾是龙潭所在,因水深流湍,常常危及船只的渔民的安全,人们打算在龙玉山上建造起龙王庙一座,以祈船渔平安。然而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九日的一场大地震,使县民加深了镇鳌锁蚊的决心,于是在翌年便动工兴建。
双港塔层高为七,八面体,塔基12平米,自建造不久,便厄运累累,先是塔顶遭雷击坍塌,后因风雨侵蚀而受损,直至1998年大水,终因山体崩坍失去支撑而匐然倒塌。双港塔虽然消失了,但它留给鄱阳人的印象却是如此深刻。因为在数百里的鄱阳湖周边,至今还没有一处风光可以与它媲美。
东湖公园
东湖公园占地15.388万平方米,长约1.5公里,最宽处300米,最窄处仅有30米。设计者以湖为背景,坚持尊重自然、升华自然的设计理念,把整个公园设计成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承的六个景区,即栖霞足径、绿野晴风、荷塘月色、滨湖广场、芦影水榭、烟柳翠幕。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景象,是东湖公园魅力核心和艺术精华所在。整个公园以天人合一的自然文化为因循,按照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小中见大、舒适宜人、循序渐进的设计方针,打造了一个大气、秀气又充满灵气的园林佳作。十五万平方米的公园就有十万多平方米的绿地,八十余种、一千四百多棵、一万二千多平米的乔灌及水生植物充盈其间,令天然氧吧生机盎然。
鄱阳文庙
文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陶侃、姜夔、洪迈等人都曾在此求学。至今保存完好的文庙(大成殿),即孔庙——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之一,为历代祭祀孔子的场所。饶州府文庙几经修缮。明正统元年,淮靖王朱瞻奥从韶州迁到鄱阳。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饶州知府翟凤翥在永寿宫废址上改学宫,即饶州府文庙。内建有明念经堂、大成殿、教谕署、崇圣祠等建筑。1937年日军内侵,文庙大部分建筑被炸毁,仅存大成殿。该殿为抬梁式殿堂结构,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478平方米,高14米,祭坛前有保留下来的明淮王府云龙纹辇道,殿内设如意斗拱藻井,内外额枋皆扶金雕刻。2006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列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山群岛
长山群岛鄱阳湖中长山群岛,有13个岛屿,分散排列在鄱阳湖茫茫的湖水中,如同鄱阳湖中的小夏威夷,这里不仅曾是历史上重要的古战场,更是鄱阳湖美景的最佳处。夏季水天一色,帆影点点;冬季水落滩出,湖汊密布。不仅草洲千里,更有大量的候岛到此栖息。鹤雁翩然,尽收眼底,鸣声响彻整个湖空,蔚为壮观,是理想的生态旅游景区。
鄱阳湖大桥
鄱阳湖大桥位于江西省湖口市的鄱阳湖面上鄱阳湖大桥原名湖口大桥,桥名为邹家华题写。它是九景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后纳入杭(州)瑞(丽)高速公路。自1988年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于1996年开始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纸设计,1997年11月开工,2000年11月与九景高速公路同时竣工,从此,江西公路最大的天堑鄱阳湖口,横空出世,架起了江西省最大跨径的桥梁。大桥勘察和设计涉及的部门和专家之广、协作单位之众、方案研究之慎重,超过了江西省迄今为止建设的任何一座大桥。鄱阳湖大桥的规模、科技含量、主跨的跨度、勘察设计的难度,至今仍是江西之最。
摆渡岛航,风景导航,你我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