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17时,新中国最后一位开国中将(1988年晋升上将),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因病去世,享年101岁。
9月9日,张震的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江泽民同志破例前来送行。
对此,有些人提出了疑问:张震只是副国级领导,为何他会亲自前来送别呢?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除了他刚好在北京外,第一,是对张震将军为中国军队建设做出贡献的肯定;第二,则是个人情感的真诚流露,因为他与张震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情缘。其中,邓小平多年前的一句嘱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张震
张震,1914年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1926年,他从本地劳动童子团开始,一步步参加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真正地从一名普通的士兵逐渐成长为善打硬仗的高级指挥员的。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第一次全军大授衔中,张震只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但他却在他的后半生中创下三个军史记录,晚年享受副国级待遇。
第一个记录和张震将军的军衔有关。1955年9月27日,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当时有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共1048名将帅诞生。但在10年后,中央考虑到军衔制度的各种弊端和不便,决定将其废除。一直到1988年,经过邓小平同志的建议,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有关恢复军衔制的条例,全军进行了建国以来的第二次授衔。这次评级,考虑到当时军队的实际情况,最高军衔定为上将。而张震就是在这次评级中晋升为上将的,成为当时荣获最高军衔的将军之一。
第二个记录和张震将军的年龄有关。1998年,张震正式退休,此时他已经84岁高龄,但身体却一直不错,在军中甚至还有着“鹤发童颜”的美誉。要问张震的长寿秘诀是什么?他自己给出了四条方法:一、每天做一道数学题;二、每天吃两个鸡蛋;三、每天中午三杯酒;四、每天晚上走四里路。靠着这样规律的生活,张震一直活到了101岁,是开国中将里最高寿的人了。
张震、张海阳
第三个记录,有关将军的家庭。张震共有5个孩子,其中4个儿子全部是将军。三子张海阳和父亲一样,都是上将,成为我军第一对“父子双上将”。而张震唯一的女儿也嫁给了一名少将。一门六将,可谓世界罕见。
张震将军非常重视孝道,可惜参加革命后,因为常年征战,他与家中断了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张震委托湖南军区司令员黄克诚为其寻找母亲。黄克诚在平江的一个碉堡中找到了一位老人,马上派人送到南京。
老人名叫吴命媛,黄克诚找到她的时候,老人家正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自从张震参加革命以后,只有在1938年回家看望过母亲一次,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母子俩终于团聚了!
可就在张震把母亲接到南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候,张震却收到了一封来自老家寄来的挂号信。信中说,他接来的吴命媛并不是亲生母亲,而是养母,他的亲生母亲现在还在他出生的长寿街新泉塅嘴头大屋。
当时的张震并不相信这封信的内容,也就没有理会,可后来,一封接一封的信送到了他的手里,家乡也传来了一些闲话,张震不得不将此事重视起来。
张震
经过家乡政府的调查,张震终于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世,原来吴命媛真的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自己早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生母余朵莲送给了长寿街万寿宫隔壁张继纶、吴命媛夫妇收养。自己的本姓是“吴”,并非“张”,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
可终究,自己是被张继纶、吴命媛夫妇养大的,如今养父已经去世,张震怎么能不孝顺好自己的养母呢?
只是,生母还健在,张震也很想见见她。为了不让养母伤心,他和妻子偷偷回了一次老家,终于在长寿镇近郊新泉塅的一栋旧土砖房内看到了余朵莲老人。老人看到张震夫妇后,激动地直哭,她一边拉着张震的手,一边锤着自己的胸口向儿子道歉:“娘对不起你啊!不该把你送人……”
后来,老人虽然没有与张震同住,却也完成了多年寻子的心愿。据报道,余朵莲老人晚年四世同堂,一直活到了九十九岁才辞世。
张震
身为军人,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受伤是难免的,张震将军也不例外。他和很多开国将军一样,都受过枪伤,但不同的是,有一块弹片竟然在张震的身体里深藏了8年之久。
事情还要从1945年说起,当时,张震所在的部队正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西南一个名叫祖老楼的集镇,准备和日军进行正面阻击。这天,张震在去前线视察敌情的时候,不小心暴露了位置,突然一颗子弹飞来,射中了张震的右肩胛骨。由于当时条件不好,张震只是被军医简单包扎了一下,就继续回到前线指挥战斗,当时他的肩膀里还残留着没有取出的弹片。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都劝张震休息疗伤,可张震却满不在乎地说:“这点儿小伤算什么!”这是他参加红军以来的第5次负伤。
1946年,张震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兼政委。在一次去江苏开会的时候,张震突然感到右臂很痛,趁着休息的时间,他去医院做了检查。原来是当年的那颗子弹在作祟!可是由于当时解放战争迫在眉睫,张震不想因为做手术耽误时间,就没有开刀取出,而是任由这块弹片在身体中深藏了8年。
1953年,张震奉命带领第24军参加抗美援朝战斗。在一次回城途中,张震乘坐的汽车发生了故障,眼看就要掉进山谷,情急之下,张震只好跳车,可没想到司机没有注意张震的位置,直接从他的身上压了过去。张震当场不省人事。
张震
这次受伤之后,张震时常感到肩膀剧痛,当年那块弹片已经到了不得不取出来的地步。终于,张震同意进行手术,取出了这块象征着荣誉的弹片。而这块弹片后来也被张震留给了儿子们,他觉得,这就是自己能留给后代最好的遗产。
张震将军戎马一生,和许多开国将领都有着很深的战友情。例如他当年所在的华野里,像陈毅、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唐亮,都和张震是多年的好友。
张震第一次见粟裕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中战场,当时粟裕担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而张震则是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1947年,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当时的参谋长是陈士榘,司令员是陈毅,张震则是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
1949年,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由于当时陈毅被调往“中共中原局”负责政治工作,三野主管军事活动的主要是粟裕。随后在组织的调配下,陈士榘上任第8兵团司令员,张震则被粟裕提拔为参谋长,相当于接了陈士榘的班。但二人并没有因此产生嫌隙,一直都是非常好的战友。
粟裕
早在新四军时期,张震就对粟裕仰慕已久,如今终于可以在一起战斗,张震感到十分激动。而他和粟裕的交往也从此开始。
在几年的战斗中,张震随粟裕参加指挥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渡江战役等,他愈发佩服粟裕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粟裕也十分欣赏张震,认为他心思细腻,眼光独到,是个非常适合做参谋的人。
事实也是如此,在淮海战役期间,张震向毛泽东提出了不少正确建议,以及后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也打出了辉煌的战绩。
1984年,粟裕因病去世,张震怀着悲痛的心情,与夫人马龄松一起看望了粟裕的遗孀楚青。此后每年粟裕忌日,张震都会去看望楚青,时刻关心着老首长一家的生活情况。
1995年陈士榘去世,张震悲痛万分,看着老战友们一个个先行离世,张震不禁哀叹:“华野的老首长都走了,以后我的追悼会上,谁来送我啊!”
张震
1992年,时任国防大学校长兼政委的张震将军已经78岁高龄,他本想过完今年就退休,却没想,就在9月中旬,他突然收到了邓小平让他参加军委领导工作的消息。
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张震众望所归地被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当日下午,邓小平看到张震后,特意走上前去,亲切地握着张震的手,反复交代,让其一定好好协助军委主席江泽民,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
由于邓小平的“特意”、“亲切”和“反复交代”,张震无时无刻不把责任记在心中,这是一份多么重要又饱含期望的嘱托啊!
作为军队的管理者,张震时常会下部队视察。但是他的时常往往和别人的不一样,张震从不做长篇大论的报告,而是用最简单明确的话语,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张震将军及战友
例如有一次,张震将军视察某连部,这个连部是先进连,年年都能评优。见面后,张震直截了当的问连长:“你们达的是什么标?评的是什么优?”连长答不上来,指导员也答不上来,后来张震又去问团长、政委,也没有人能回答好这个问题。干部如此,战士如何能带好?张震看到这样的情况非常生气,他和大家讲了一出旧戏,名叫《法门寺》,里面有一个故事,就是说太后大声发号施令,底下的人不管听没听懂都回一句“嗯”,接着一层一层往下传,底下的人也不知道上头究竟说的是什么,反正先答应就完了。
讲完这个故事,张震将军严肃地说:“我们可不能搞‘法门寺作风’!”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1997年的时候,张震将军去解放军某部视察。军官开会时,张震突然插话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战士的津贴费是多少?”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全场都没人答得上来。将军见状,话锋一转说道:“你们知道‘三不知’将军吗?旧中国有个军阀名叫张宗昌,他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枪,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小老婆……”听到将军这样说,底下的军官都红了脸。
张震夫妇
说完了不好的,再说点正面例子。还是在1997年,张震去驻港部队大渡河连视察。在参观炊事班时,将军对司务长进行了三连问,分别是“一个鸡蛋有多重?”“最大的鸡蛋有多重?”“最小的鸡蛋有多重?”
对于张震提出的问题,司务长一一进行了准确回答,将军听完十分满意,夸赞道:“这个司务长行,他上街买过菜!”
除了对干部的严格要求,张震对于基层战士也十分关心。将军的关心总是会具体到某一件小事上,例如战士们的吃饭问题。张震要求,食堂一定要保证每一个战士每天都能吃上一个鸡蛋,而且这个鸡蛋必须是煮的,不能是炒或者其他做法。
关于这个规定,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过于死板,怎么鸡蛋就只能吃煮的呢?其实将军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确保战士们吃鸡蛋的具体数量,避免有的干部偷工减料,而且鸡蛋煮出来营养价值会相对高一些,将军也是为了战士们的身体考虑。
邓小平
张震没有辜负小平同志的期望,从1993年3月起,在中央的领导下,张震副主席积极推进了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中国军队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也是他病逝后江泽民同志会亲自来八宝山送别的主要原因:既是私人交情的真诚流露,更是对为中国军队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领导人的肯定、尊重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