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是谁的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宋朝词人李之仪的人生、爱情与宋词)

李之仪是谁?不是对宋史或宋词有深入研究的人,一般不会太了解他,但若说到“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句词,很多人都会表示太耳熟了,这正是李之仪《卜算子》中的首句。

在群星闪耀的宋朝词坛,存在着两种人,一种如世人耳熟能详的苏东坡、欧阳修、李清照等宋词大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为人称颂;还有一种人,仅凭一首词便可以闪耀千年,李之仪就是这第二种人。

一个词人能写出什么样的词,与他的生命经历是分不开的,总览李之仪的一生,可以用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三贬三起、两段爱情、一世词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李之仪的人生,看看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在这些经历影响下的词作,最终又呈现给世人怎样的艺术风貌呢?

今山东庆云县李之仪故乡为其建造的纪念塑像

三贬三起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出生在1048年北宋的一个小仕宦家庭,从小就自然地走上了苦读诗书,通过科举登第仕进的人生道路。

早年他的人生很顺利,二十多岁年纪轻轻便进士及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来他认识了一个人,结下了深厚缘分,甚至连第一次被贬丢官也是因为他,这个人,就是苏东坡。

别误会,他们并不是仇人,李之仪其实是苏东坡的门人,门人并不是看门人,后人将那些有幸亲自问学于苏东坡,并受他提携和影响的文人学士统称之为东坡门人。

在当时,这是一件荣耀之事,他曾与苏东坡一起参加西园雅集,此次盛会由著名画家李公麟作了《西园雅集图》,并由大书法家米芾写了《西园雅集图记》,米芾写道:“其乌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捉椅而视者,为李端叔。”

不幸的是,这次文人间的雅集却被某些小人视为结党,以致其中大部分人在后来都备尝贬谪的痛苦。随着宋哲宗亲政,苏东坡失势被贬谪到岭南,李之仪也因为曾和苏东坡走得太近被牵累丢官,这一切都被记录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直到后来宋徽宗继位,李之仪才又被启用。

宋 马远《西园雅集图》李之仪与苏东坡等文人共赴的这场雅集 成了中国画的一个经典意象 被历代画家争相描绘

他的第二次贬谪则与名臣范仲淹之子范纯仁有关,且更惊险,直接进了御史台监狱,《宋史·李之仪传》记载,范纯仁去世前,曾托付李之仪为他写遗表,李之仪写完遗表,另外又了一篇《行状》,赞颂范纯仁的生平事迹,谁知道又因里面一句嘲讽奸人的话得罪了权臣蔡京,这回不仅是贬官了,而是被逮捕入御史台监狱。

蔡京诬陷李之仪伪造范纯仁遗表,幸亏李之仪的妻子机智过人,通过手段拿到了关键证据,才使得李之仪结束了牢狱之灾,被贬到安徽当涂太平州,然后之后的三年内,他相濡以沫的妻子以及儿女相继过世,人生简直不能更倒霉了。

第三次贬谪与他的第二段爱情和婚姻有关,李之仪被贬谪到太平州后,他的妻子儿女相继过世,五十几岁的他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后来他在此地遇到了一名歌伎杨姝,与其结合生子,结果又因此被小人诬陷。

因为古时儿子是可以因先辈的功勋、地位而受封、补官的,《宋会要辑稿》记载,李之仪就被诬陷冒用杨姝跟别人生的儿子为自己的子嗣骗取荫功,因此又被丢官贬谪,直到三年后才被平冤昭雪。

李之仪一生的三次贬谪,表面原因各不相同,但究其本质,他没有做错任何事,每一次都是受到朝堂斗争的无辜牵连,他因此而辗转漂泊多地,有了丰富的生命体验,而这些体验最终都呈现在他的词作中。

北宋 李之仪《汴堤帖》

两段爱情与婚姻

李之仪仕宦生涯虽不顺利,但他一生却遇到了两个优秀的女子,影响了他的人生和诗词。第一位是他的妻子胡淑修,胡淑修字文柔,不仅有文才,还精于算数,又有谋略。

据《姑溪居士妻胡氏文柔墓志铭》记载,她是常州晋陵著姓大族人家的小姐,还未出嫁时便以才闻名,连当时宋仁宗的曹皇后都曾听闻她的才名,指名要见她,并赐给她冠帔。

墓志铭还提到,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曾遇到算学上的疑难,竟来求教于胡文柔,这要是放到今天,绝对是一个文科理科双强的学霸。

她还曾以谋略救李之仪于牢狱之中,那时李之仪因为所写的《范纯仁遗表》被小人诬陷为“矫撰”,被抓入御史台监狱后,胡文柔打听到范纯仁生前曾写过一份草稿放在姻亲家里,她思量后为保险起见,没敢惊动那户人家,而是重金买通他家佣人,然后径直入室,开箱取稿,这个证据惊动了朝廷,有力地回击了对李之仪的诬陷。

然而夫妻两同甘共苦四十年之后,胡氏却因病早世,李之仪也曾为她写下深情的文字回忆。

妻子去世后,李之仪在第二次被贬谪期间,认识了歌伎杨姝,杨姝才貌双全,明清《挥麈后录》卷六李端叔条目说:“郡娼杨姝,色艺见称于黄山谷诗词中。”

杨姝的出现给低谷时期的李之仪带来了许多欢乐,李之仪遗留的词作中明确标注为杨姝作的有《好事近》、《清平乐·听杨姝琴》、《浣溪沙·为杨姝作》及“又再和”上词的另一首《浣溪沙》等。

后来李之仪与杨姝结合,育有一子二女,却又被诬陷儿子不是他所生,说他企图用别人的儿子冒充亲生的来骗取荫功,他因此第三次丢官,三年后,才又被平冤昭雪。

杨姝的出现,对于李之仪来说,是给他丧妻又丧子的人生带来了许多慰藉和欢乐;但对于后人来说,李之仪因而写下了许多一展才情的词,《唐宋五十名家词论》评论李之仪的艳情词说,“别辟出了一片风光旖旎的新天地”,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他的词。

一世词人

说到宋词,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一直被认为是了不起的论调,她以这个观点区分了诗词的不同,确立了词的独特个性。不过在此三十六年之前,李之仪在他的《跋吴思道小词》中就敏锐地提出了词“自有一种风格”的观点:

“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唐人但以诗句,而用和声抑扬以就之……谛味研究,字字皆有据,而其妙见于卒章,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岂平平可得仿佛哉!

李之仪说,相比于唐人作诗讲究和声抑扬,作词其实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稍有不对,便容易流于媚俗,好的词不但合音律,且字字都有讲究,意蕴深厚,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就的。

那么李之仪自己的词又写的如何呢?《四库全书》中评价其词说“清婉峭茜”,苏东坡则评价说“每逢佳处辄参禅” 意思是说,李之仪诗词作的佳妙处会令他有一种禅悟的感觉,这个评价还是很高的。

李之仪一生际遇坎坷,经历了三次贬官、两次婚姻爱情,这些人生经历给他的心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不妨从他遗留的词作中窥见一二。

李之仪去世后有相当一部分诗词文稿因为没有及时编撰收录而遗失了,后来宋人将收集到的作品结集编成了《姑溪居士文集》和《后集》,其中词三卷,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他的词作题材丰富,但明显能看出他个人的喜好和擅长,可以分为:

从图中可以看出咏怀词和艳情词,在李之仪的词中占比最多,这其实是跟他的人生经历直接相关的。

先说咏怀词,李之仪一生经历三次贬谪,辗转南北,官职始终不高,所以他对人生的失落和飘零之感深有体会,他便将这些感受都抒发在自己的咏怀词里。

如《南乡子·夜雨滴空阶》中的“惆怅流光去不回,万事已成灰” ,《南乡子·春后雨余天》的“身世几蹁跹,自觉年来更可怜 ”,《减字木兰花》“几回枕上,那件不曾留梦想。变尽星星,一滴秋霖是一茎”,这些词都是对自己人生失意的哀叹。

但如果一个词人的境界仅止步于哀叹自身,那未免太过小气,幸而李之仪并没有,在另外的一些咏怀词中,他也表达了看破得失之后的洒脱,如这首《鹧鸪天》

收尽微风不见江,分明天水共澄光。由来好处输闲地,堪叹人生有底忙。

心既远,味偏长。须知粗布胜无裳。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

在这首词中,李之仪感叹与其忙忙碌碌地过完一生,倒不如寻得一处清闲地,虽然现在自己穿的是粗布衣裳,但已经足够了,如今自己耕田自足,只要心安此地便是桃花源,岂不美哉?类似的词还有不少,这类词于失意和惆怅中领悟了生命的诗意价值,境界又上了一个层次。

李之仪一生经历许多波折,所以他的咏怀词中,难免有发出悲叹之声的,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更上一层楼,写出了看破得失之后的潇洒自得,情貌兼具。

上下分别是清代万树在《词律发凡》中说的古人定例,和现代学者王力在《王力词律学》中的分类。

再来看看李之仪的艳情词,流传下来的共有51首,占了他的词总数的一半多,其中有36首是描写相思之情的相思词,是最富他个人特色的作品,代表了他词作最高的艺术水平,这其中就有那首千古闻名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以以奔流不息的江水来比拟相思之无尽,又融合了民歌语调的轻快流转,以及民歌在表达情感上的真率动人,这是令李之仪相思词别有韵味的一个特点,让人体会到悠长而婉转的艺术韵味。

他在描绘相思情状和心理时细腻入微,但并不俚俗,很有分寸感,增之则太过流俗,减之则情感太淡,恰到好处地传达着相思情绪,读来别有风味。

李之仪相思词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结句艺术,讲究“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如《菩萨蛮》的结句“一阵落花风,云山千万重”,《千秋岁》的“潇潇暮雨黄昏后”,他喜欢在结尾处跳转思绪,安排一句与相思之情看似毫无关系的景致描写,给人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意不尽,情亦无尽,引人无限回味。

除了以上所讲的表现手法,在情感上,李之仪与其他许多上层文人士大夫最大的不同是,他的词所描绘的并不是歌筵舞席间的应景之作,也不是逢场作戏的消遣,他更真挚地表现出了爱情的本质,他以自己的真情体验,用词笔演绎出陷入爱情相思中的男女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结语

李之仪所处的北宋时期,是文化盛世,他因此能与众多文士唱和往来,又因此陷入朝堂争斗,一生经历三次贬谪而辗转南北,深切地体会过人生漂泊不定、命运难以把握的痛苦;他的两段婚姻爱情,遇到的都是对的人,彼此真心相对,从而对相思和爱恋有真挚的感受。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李之仪作品中数量最多的咏怀词和艳情词,分别是受自己起起落落的官宦生涯和爱情经历的影响,他将自己的人生的体悟、爱情的感受都融汇于词作中,创造出了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