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王昌龄的资料有哪些(边塞诗人——王昌龄资料有哪些)

提起王昌龄,我们首先会想到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提起王昌龄,我们会联想到他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边塞现场。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河东晋阳人(今山西太原),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因其诗词以七绝居多,又有“七绝圣手”、“诗天子”之美誉。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圣历元年也就是698年,王昌龄出生在山西太原的一个贫穷家庭。他的成功也让“寒门难出贵子”这一现象不再成为规律,因为在古代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条件读书,一般都是贵族子弟或者是富裕家庭才有读书的机会。而确切来说“寒门出秀才”更是大家耳中的常态,王昌龄更是寒门里的翘楚。

在开元八年,也就是720年,22岁的王昌龄赴嵩山学道。说是学道,更确切地说还是为了前途去寻找机缘。道士即隐士,而当时正处于大唐盛世的时候,统治者对隐士可谓是“礼遇有加”,因而“由隐入仕”也成为了诸多文人的追求。然而天不遂人愿,王昌龄跟普通的文人一样,因为出身贫寒,所以他们就没有“引路人”

在开元十二年,也就是724年,此时的王昌龄已经27岁了,深知“守株待兔”是没有前途的。于是他便赶赴河陇、出玉门,开始了他的边塞生活,希望能在边关建功立业,而这段时间也是他在诗坛的巅峰时刻。

王昌龄在塞外恪尽职守,一心报国更是坚定不移,他在此期间写了许多的边塞诗。像《出塞二首》就是他在奔赴边关途中所写,内容如下: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一轮圆月照耀着充满历史的古战场,写出来边关的孤寂与苍凉,战事不断,满目疮痍。更表现出诗人对国无良将的哀痛与惋惜,如果有飞将军李广在,那胡人怎么可能会度过阴山呢!

有人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墨间。”不错,王昌龄他是战场的亲临者,也是边关的记录者,他把从军镜头都写进了他的《从军行七首》中,而下面这首便是其中之一,也是被选入教材的一首边塞诗,家喻户晓,千古流唱,内容如下: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原文大意是这样的:

青海上空的阴云阻挡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诗人情景交融,塞外边关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也体现出来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宏伟壮志。

王昌龄虽然在边关待了几年,但也是生不逢时,因此再回长安。直到开元十五年,也就是727年,此时他已经30岁了,进士及第,被封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来不久又被贬为龙标尉,世称“王龙标”。而李白著名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作于此时,内容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参照译文如下: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这首诗是李白在听到友人王昌龄被贬之时所写,诗中以“杨花、子归、风”等景象的朦胧来表达对友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从这一点也可以证实王昌龄的诗已经传到了“大家”的耳中,因为此时的王昌龄还与李白没有见过面。

直到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此时王昌龄已经42岁,遇赦北还,途经巴陵才见到李白,作《巴陵送李十二》诗以记之,佳作如下: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次年冬天王昌龄是赴江宁丞任,期间拜访了成名已久的边塞诗人岑参。而岑参也因感叹好友远谪他乡,孑然独往,一时有感而发作《送王大昌龄赴江宁》以表同情,同时也寄诗人以厚望,内容如下: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鹤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诗人被贬他乡,孤身前往,岑参以此诗写出了对王昌龄怀才不遇,仕途多舛的命运表示同情与惋惜。同时也勉励好友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应该自我珍重,以待人生转机。相信他日定能大展宏图,青云直上。然而王昌龄的仕途总是让人觉得可悲可叹。

可悲的是他一心报国,却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可叹的是他一生也追求仕途,却屡屡与之擦肩而过,且几经被贬!

此后在744年,已经47岁的王昌龄还在江宁丞任,期间他因事回京,与李白再次相遇,又结识了诗人辛渐、王维等。

直到天宝七年,也就是748年,王江宁又被贬了,贬为龙标尉。而此时他已经在江宁八年任江宁丞,由王江宁变为王龙标。

王昌龄一生为官,始终没有前进,要么原地踏步,要么就是被贬降级。也许他自己也看透了吧,不再追求仕途。在天宝十五年,59岁的王昌龄终于辞官还乡。经辰溪,过武陵,一路兜兜转转散心游玩。

次年冬月,王昌龄途经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后张镐杖杀晓,一位文坛巨星从此陨落,享年60岁。

时至今日,提起王昌龄,我们能深切的感受到他“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送别浓情;提起王昌龄,我们总能联想到他那“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的塞外风景;提起王昌龄,让人觉得他写的“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是反面的诗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