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死,曹雪芹在八十回前已经给出明确交代。
尤其在第七十五回的中秋夜与史湘云联诗中,“冷月葬花魂”,非常明确的揭示了林黛玉会死于中秋之夜。
其实关于林黛玉的死,原文有三个最明确的伏笔。
一个是“玉带林中挂”。
一个是贾元春点戏《离魂》。
一个是“冷月葬花魂”。
关于“玉带林中挂”,很多观点解读为林黛玉是上吊而死,并不正确。
因为根据判词图画的描述,林黛玉的状态呈现的是“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要如何解读判词图画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玉带将四株枯木圈围在内,类似捆绑的状态。
玉带呈腰带,或者京剧演员,大明衣冠那样“围挂在四株枯木上”,而并不是吊在一株枯木的树枝上呈上吊形状。
我们在看京剧表演时,演员腰中的玉带就是“悬围的挂着”。
枯木表示林黛玉。
玉带除了是她名字谐音,还是皇权的象征。对应了林黛玉的潇湘妃子,一品夫人的伏笔。
林黛玉住在潇湘馆,名潇湘妃子,注定她日后是在嫁做王妃后香消玉殒。
关于林黛玉嫁作王妃,群芳夜宴掣花签,作为众女儿的姻缘签。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借昭君出塞故事,给出了林黛玉被赐婚远嫁的结局伏笔,又与潇湘妃子的名号对照。
“冷月葬花魂”与“玉带林中挂”异曲同工,也是类似的预示。
《红楼梦》中的“日”与“月”,有非常明确的政治隐喻。
当时的朝堂格局是太上皇和皇帝并立,是为“双悬日月照乾坤”。
太上皇是残阳。
皇帝是新月。
所以林如海才死在九月初三巳时。正应了《暮江吟》这首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林黛玉的“冷月葬花魂”就表明她的死,最终是与皇帝有关。对照了芙蓉花签借昭君出塞伏笔远嫁的后事。
“冷月葬花魂”又给出林黛玉具体的死亡时间,就是在中秋之夜。
第十八回贾元春省亲,点了四出戏,其中《离魂》脂砚斋批语“伏林黛玉之死”。
《离魂》出自《牡丹亭》,讲述杜丽娘在中秋夜因相思而死。
根据《葬花吟》和《桃花行》两首诗伏笔,林黛玉的结局是在被迫远嫁后,很快便因思念贾宝玉“泪尽而亡”。时间正在中秋节。
而《题帕三绝·三》,更是写出了林黛玉生命最后一刻的具体情况。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被迫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后,身体就像判词图画的枯木一般,已经油尽灯枯。
不久之后,林黛玉死于海外异国。
贾探春判词图画“两个人放风筝”,就代表二女同嫁。只剩一美人在海船上掩面哭泣。代表林黛玉已死,剩下贾探春一人孤悬海外。
而当日薛宝琴讲述西海沿子真真国西洋美人作诗,就是影射林黛玉和贾探春二女同嫁的目的地。
薛宝琴在讲故事前,分别送给贾探春一盆腊梅,林黛玉一盆水仙,更能证明林黛玉客死海外岛国,做了“水中仙”。
所以,贾宝玉去水仙庵祭奠金钏儿时,才会看着洛神的像落下泪来。
实际上水仙庵祭奠与《芙蓉女儿诔》一样,实际都是祭奠林黛玉。
芙蓉更是被尊为水中仙,这些线索全部都能一一对应。
最终的结局,根据贾宝玉第二十三回对林黛玉的发誓: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贾宝玉在林黛玉嫁作王妃死后,出家而去,寻到林黛玉的坟前,为她守墓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