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广州元宵节有什么活动(广州人过元宵节:从归德门灯市到广府庙会)

清 郎世宁 《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之“正月观灯”

明 《上元灯彩图》(局部)

清 闵贞《八子观灯图》

今天是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正月半、元夕、灯节等。元宵节成为全国性节日,则始于隋唐。广州人过元宵节,是从唐朝开始,官方规定三天燃灯,民间也就举行三天的庆祝活动。南汉时,广州的元宵之夜,六榕寺的花塔上下遍燃灯烛,与月比光。

虽然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大致相同,但广州确有一些习俗颇具地方特色。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翻拍)

广州人过元宵是从唐朝开始

《隋书》记载:“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而罢。”隋朝正月十五的群体性庆祝活动,由国家组织,官方出资,戏场绵亘八里,不仅有灯火观赏,还有通宵达旦的文艺演出。

《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天宝三年十一月,唐玄宗下诏令:“每载依旧取正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开坊市门燃灯,永以为常式。”唐朝京城实行坊市制,坊市入夜要关门。唐玄宗下令从正月十四至十六要开门燃灯,并且“永以为常式”,这就是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了。

广州人过元宵节,是从唐朝开始,官方规定三天燃灯,民间也就举行三天的庆祝活动。南汉时,广州的元宵之夜,六榕寺的花塔上下遍燃灯烛,与月比光,称为“赛月灯会”。

至宋代,灯节的节期延长至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直至正月十七夜才落灯。到了清代,节期又缩短为四到五天。广州的灯节节期,明清期间多从正月初十至十五,在此期间,所有神庙、宗祠大门两旁,都挂起莲花灯。

除了灯市,还有各种庆祝活动

当年,在广州,正月十三试点元宵灯,称为“试灯”。正月十四搭灯棚,系结花彩,预演元宵节目,正式进入“灯节模式”。至正月十五,城内大大小小的灯市纷纷登场,热闹非凡。

其中最有名的是归德门灯市,归德门在今解放路与大德路交界处。每逢元宵,归德门便明灯高照,两旁店铺兜售各式纸灯,争奇斗艳,引来全城男女老少前来赏灯买灯。卖“阿婆灯”的小贩也挑着担子,沿街叫卖。

除了举办灯市,广州城内还有各种庆祝活动。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事语》中说:“元夕张灯起火,十家则放烟火,五家则放花筒。嬉游者,则袖象牙香筒,打十八闲为乐。城内外舞狮象龙鸾之属者百队,饰童男女为故事者百队。为陆龙船,长者十余丈,以轮旋转,人皆锦袍倭帽,扬旗弄鼓,对舞宝灯于其上。”

有的地方放烟花,有的地方放花筒。游乐者三五成群,袖藏香筒,以打“十八闲”(即“八音锣鼓柜”)为乐。城内外舞狮、舞象、舞龙、舞凤者不下百队,以金童玉女扮演的民间故事表演队也不下百队,这些故事包括“天女散花”“六国大封相”“哪吒闹海”等。另外还有陆上龙船表演队,龙船长达十丈,下面有旋转轮,上面的表演者敲锣打鼓,手持宝灯跳舞。

这些习俗“广味”十足

虽然全国的元宵节习俗大致相同,但广州有一些习俗颇具地方特色,略举数例:

1.妇女“东行祈子”。据《广东新语·事语》记载:“广州灯夕,士女多东行祈子……”广州话“灯”与“丁”谐音,旧时广州妇女于元宵节东行至神庙祈祷得子。如次年生子就要大摆筵席庆祝一番。

2.年轻人以“偷菜”为乐。所谓“偷菜”,被称为“偷青”,又称“采青”,广东多地有此习俗,广州也有。每逢元宵节,年轻人尤其是女青年便结伴去偷菜,偷到生菜便认为是“生财”吉兆,偷到葱便认为会变“聪明”,偷到韭菜便意味着长长久久。正因如此,倪云癯《羊城竹枝词》才写道:“几队惊鸿人影过,元宵即是采青天。”但菜园主人往往不会制止这种行为,有时甚至主动把菜送给年轻人,以示祝福。

3.争相“投灯”。“投灯”即竞标买吉祥灯,也寓意“投丁”,即添丁之意。灯的名字五花八门,如“福禄寿灯”“一路发灯”等等,价格不一,最终价高者得。

现在的广州人过元宵节,大多只是吃汤圆,赏花灯,过去的民间习俗只在个别地方有所保留。大型的活动,则集中在广府庙会。自2011年创办的广府庙会,既有传统风采,又有现代气息,一届比一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