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中最具有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的影片,同时也是中国影史上最早形成的类型影片之一。以政治历史与电影文化为依据,陈墨在其著作《中国武侠电影史》中,将武侠电影分为:传奇时代、侠义时代、武打时代、娱乐时代与重构时代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最具影响力的武侠代表作,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史,看看都有哪些经典作品,建议收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侠电影缺乏足够的类型意识,中国武侠电影正处于萌芽与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的武侠电影之所以被称为传奇时代,主要是因为此阶段的武侠电影受到神怪武侠小说影响,将剑光斗法、掌心法雷等幻想影像化。其中,《火烧红莲寺》作为这个阶段武侠电影日趋成型,日渐规范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武侠电影走向定型化,标准化的标志。
《火烧红莲寺》
《火烧红莲寺》海报
上映时间:1928年
被称作中国的一部武侠电影的《火烧红莲寺》及其这把火引出的众多武侠影片,其曲折紧张的情节,武功卓绝的侠士,刀光剑影的场景,加上特技摄影,机关布景,给人以“新奇乐”的刺激。
作家茅盾曾看过此部电影,有感而发,撰写了《封建的小市民文艺》一文,给予“影片不复是戏而是真实!”的高度评价。
著名作家 茅盾——新文化运动先驱者
《火烧红莲寺》出世的1928年至1931年间,上海约50家影片公司共拍摄了400部电影,武侠片,竟有250部之多,占了总数的60%。
但武侠片的发展并不顺畅,一方面是由于民国政府全面下令查禁武侠电影;另一方面,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是全国范围内民众抗日救亡热情高涨,武侠电影因而广受抨击与批评,也由此走向没落。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很快成为计划经济与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武侠电影的创作中心由上海转移至香港,武侠电影在南移后得到延续与发展。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主要以粤语为主,“黄飞鸿片集”开始了一个短暂的侠义时代。
胡鹏导演在1949年拍摄了《黄飞鸿传》。他无论是对香港武侠电影,还是对整个中国武侠电影历史而言。都堪称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和象征。这主要是因为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大陆对武侠片的禁绝与香港黄飞鸿系列的兴盛产生了强烈对比。
《黄飞鸿传》
海报
上映时间:1951年
1949年,胡鹏执导、粤剧名伶关德兴主演的首部黄飞鸿电影上映。该影片一炮而红,胡鹏和关德兴便成了黄飞鸿电影专业户,后者甚至开了“宝芝林”药铺。其他导演也纷纷加入进来,分一杯羹。
粤剧名伶 关德兴
整个50年代,香港关于黄飞鸿的影片共拍摄了62部。其中仅1956年就拍摄了25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又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与成熟时期。
该阶段主要以胡金铨和张彻所创作的影片为代表,他们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武侠电影创作规律的道路:武侠电影开始以动作为构想与拍摄的核心,武术指导开始成为真正的武侠导演。
胡金铨被誉为中国第一位扬名国际影坛的导演。他的武侠电影更加注重历史感,风格化与戏剧性。其历史意识不仅表现在对历史氛围的营造,对服化道等历史细节的苛求,而且还表现在对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的考证,对历史精神与文化传统的精准诠释。
导演 胡金铨
张彻对武侠电影的贡献在于对武侠电影题材与类型的开拓,及其拍摄形式和手法上的创新。他对武侠电影最重要的理念贡献在于其大力倡导的“阳刚美学”不仅要求男性成为主体,而且还进一步要求大力展现男性的雄壮美,着力营造悲壮感与悲壮美。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大醉侠》《独臂刀》等。
导演 张彻
《大醉侠》
《大醉侠》海报
上映时间:1966年
1966年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开场,就有陈鸿烈扮演的一袭白衣的玉面狐狸亮相,而岳华也作为签约邵氏的演员扮演范大悲这一角色。但影片的核心主角却不是这些男性,而是郑佩佩扮演的金燕子。
“金燕子”(郑佩佩 饰)
胡金铨导演在《大醉侠》的发展段落设置了两场精彩的动作场景,分别发生在客栈和古寺,都是金燕子独挡一群男性对手的打斗。在中国武侠文化传统的江湖想象中,客栈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社会公共空间之一。
“金燕子”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郑佩佩扮演的金燕子身着短装手持双刀,眼角眉梢英气十足,身体跳跃腾挪更富灵活性,挑战男性秩序的女性英雄形象本身就是富有现代意味的。
《独臂刀》
《独臂刀》海报
上映时间:1967年
张彻的《独臂刀》要比胡金铨的《大醉侠》晚一年问世。相对于胡金铨的中国古典文化修养,张澈更代表了香港电影人的西方化努力。影片在视听形式,剧本和对白方面,更像是一部中国古装面孔的好莱坞电影。影片中大量运用的西洋配乐,是《独臂刀》区别于以往的武侠电影形式,特别是“黄梅调”以来古装片的戏曲感。
《独臂刀》取材自金庸小说,一把断刀一本残破,一只断臂,一个无父之子。王羽扮演的主角方刚,背离师门,英雄落难后东山再起,拯救师门的故事。构成了香港武侠电影史上的经典原型,也奠定了张彻武侠电影在之后的主要作品特征。
“方刚“ (王羽 饰)
谈到张彻,他的武侠电影“阳刚美学”不能不提,首先体现在他对传统男性秩序及其价值的信仰上。男主角方刚无疑是中国传统正义、正直的男性形象的典范,在方刚心目中,父亲和师傅的恩情要远远重于其他。但张彻也借由小蛮这一人物形象在剧中的态度,表达了他对于传统秩序一定程度的质疑。
“小蛮”(潘迎紫 饰)
传统的江湖秩序对于张彻而言,仿佛是一个需要了却的心结。他用整部电影的时间讲述完一个传统江湖的故事之后,又留给世人一个英雄转身的背影。
大陆此时恰逢改革开放,武侠文化随之得以解禁,大量武侠小说开始涌入大陆,为大陆武侠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土壤。香港导演张鑫炎1982年在大陆拍摄的《少林寺》是中国大陆武侠电影史的一个划时代标志。该片不仅开启了香港和大陆合拍电影的历史,而且改变了大陆电影人对香港电影的看法与拍摄武侠电影的观念,使香港武侠电影在大陆风靡一时。
直至90年代,武侠电影再次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徐克电影”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他的作品拉开了1990年香港和中国武侠电影视觉和听觉技术的革命,真正开始了武侠电影史上的“徐克时代”。
导演 徐克
《少林寺》
《少林寺》海报
上映时间:1982年
该片于1982年初上映,国内观影人次达到5亿,在日本也创造了3000万元的票房收入。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影片主要讲述了隋朝末年,叛降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将神腿张杀害。其子小虎逃出,投奔少林,为报父仇落发为僧。后来,小虎于众武僧协助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有功,接受嘉奖,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
李连杰
片中武打场面真实,演员表演朴实自然,尤其是李连杰和丁岚这对金童玉女的组合。电影一上映,立即成为当时无数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
丁岚
该片取材于13棍僧救唐王的历史故事,主要的拍摄场景就是有着“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的少林寺。
《刀》
《刀》海报
上映时间:1995年
本片是导演徐克向张彻的经典武侠片《独臂刀》的致敬之作,整部影片最突出的地方是强烈的阳刚色彩和歇斯底里般地宣泄情绪,自始贯穿。导演想要突破武侠片处理形式的躁动感觉跃然银幕之上,拍出了江湖恶斗的悲壮感。
影片完全模糊了时代和社会背景,简单交代了人物和所设的恩怨,以一种平稳来营造出一个纯电影中的江湖。并以一种歇斯底里的情绪,把武打和文戏相辅,做了一次自我情怀的抒发与治疗。
“黎定安”(赵文卓 饰)
《刀》是徐克转往好莱坞发展前,最后一部武侠电影,整部电影可以说是集徐克功力之大成。徐克舍弃夸张的特技效果,单用画面之间的转换来表现出绝世高手的刀法,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片中没有剑气,没有掌风,有的只是最原始的体能、速度,这部电影可谓是武侠经典。
李安的武侠电影处女作《卧虎藏龙》,揭开了21世纪中国武侠电影史的新篇章。凭借该片,李安不仅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导演奖,还在奥斯卡上大放异彩,最终获得包括最佳外语、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四项大奖。
导演 李安
随着电影技术的革新,全球化的深入,国内知名导演纷纷试水武侠片,其中主要包括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陈凯歌的《无极》《赵氏孤儿》徐克的《七剑》《龙门飞甲》,陈可辛的《投名状》等等。
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最重要的特征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武侠电影在观念与形式上的重构,此时的武侠大片现出一定的泛美学化特征,所倚重的意义,指向人文精神的价值表述。
《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海报
上映时间:2000年
该片是李安根据王度庐同名小说改编的武侠动作电影,由袁和平担任武术指导,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等人联袂主演。电影不仅在国内市场回报颇丰,而且远销海外。《卧虎藏龙》的北美票房突破1亿美元门槛,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超过1亿美元票房的外语片。影片同时也获得了诸多奖项,成为电影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的华语影片。
演职人员
这部电影不同于以往的武侠片,不仅融入古典文化,探讨了武侠深层含义,提升了我国动作片的新境界,更为中国武侠片的传播打开了世界之窗,成为世人了解武侠与东方文化的媒介。
虽然当下的武侠电影仍然存在追求视听奇观的趋势,但这也意味着当下的武侠电影具备走向多元化的趋势,拥有重新被定义的可能。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现在的武侠电影也确实发生了审美层次上的转变。比如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路阳的《绣春刀》,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等等。
《一代宗师》海报
他们在坚持各自电影美学理念的基础上,注重发掘人性的深度,人物形象的刻画,侠义元素的诠释,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他们作品中所具备的人文关怀意识,为今后武侠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