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铜镜鉴定的方法(古人以铜镜照面,铜镜的鉴别方法你都知晓吗)

铜镜是照面饰容的工具,在发明铜镜之前,人们只能利用平静的水面来照脸,后来有了铜器,人们就用铜盆盛水来照脸,这种铜盆称为“”,所以铜镜也可以叫作“”。

当然,每个历史时期的铜镜都具有那个时代所赋予的明显特征,铜镜的镜形、镜纹和镜铭都可以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铸镜工艺和技术水平。

收藏铜镜毕竟不同于收藏瓷器、玉器,真正的铜镜在收藏爱好者手里的,即便是明清时期的都很少,更有的是不能明确的确定是哪个朝代的,以仿制的居多。


那么怎么样来鉴别铜镜是真是伪呢?以下鉴宝就为宝友分享几种铜镜的鉴定方法。

一、铸造方式鉴别

从铸造方式上判断铜镜真伪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唐代以前的铜镜使用的是陶范铸造法,具备陶范铸造特征。战国时期铜镜图案之间有范缝,汉代铜镜表面有范土龟裂痕迹。宋代以后采用砂型铸造,现代造假多用失蜡法,没有陶范铸造特征。从这些特征人手,很容易区别宋代以后和现代仿造的汉代、唐代铜镜伪品。

二、铜锈鉴别

真品铜镜一般都是经过了上千年的自然埋藏,由于水土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产生类似再生矿的新化合物。按电化学原理,一般真铜镜锈长在高处,恰恰和赝品锈浮于凹处相反。


真铜镜的锈色是长时间慢慢形成的,由于接触的地下环境复杂,因此造成锈的颜色呈局部不均匀状分布,并具有层次感。而新仿铜镜上的锈色面积较大,且锈的颜色单一,分布均匀,缺乏层次感。

三、铜质鉴别

由于不是同时代,也不是一时所铸,铜质也不一样。汉代、唐代铜镜使用高锡青铜,铜质银白,质地紧密,较重。宋代以后采用低锡青铜,含锡量明显减少,含铅量增多,锌的比例也加大,因此铜质、色泽均有变化。

汉代铜镜铜质银灰闪亮,唐代铜镜铜质银白闪亮,宋代仿镜铜质不如汉代、唐代铜镜,质较软,黄铜闪红。金代仿镜一般比宋代仿镜铜质略泛黄。明代仿镜黄铜闪白,清代仿镜黄铜透黄。这是辨别仿古镜与真镜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形制鉴别

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儿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厘米的铜镜基本上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

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在镜子边缘往往形成棱角,所以,仿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

五、纹饰鉴别

汉代、唐代铜镜为一次铸造成型,纹饰流畅,铭文清晰。而宋代以后在铜里加人锌,而且含锡量明显减少,含铅量增多,因此,铜质、色泽均有变化。由于合金比例的变化,一般后仿铜镜没有以前的精致,如铜质粗糙,纹饰模糊,在制作上显得生硬,纹饰线条不流畅。

六、铭文鉴别

每面铜镜背面都有铭文,就像是每个朝代的一个标记,每个朝代铭文的书写格式也都各有不同。比如:汉代铜镜铭文早期字体秀长,是一种篆隶式变体,后来慢慢变成方整的缪篆;而唐代仿汉代铜镜则往往铭文字体松散臃肿,无汉代铜镜铭文字体那种流畅劲挺的风貌。

古代铜镜铭文的刻画是一次完成的,而伪镜是对照着字,慢慢刻出来的,难免会有些生硬。

七、声音鉴别

通过敲击铜镜发出的声音可以辨别铜镜真伪。古代铜镜长时间埋藏于地下,与新铜镜的锈蚀程度不同;再者,新老铜镜在制作时,铜、锡、铅等原料配量的比例不同,因此,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古代铜镜敲击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刺耳。

八、味道鉴别

在辨认时,可以将铜镜沾水后,通过观察及闻味来辨别,仿制铜镜就会出现几种情况:

一是有锈的地方不沾水,是逆水的,就像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

二是沾水以后,新仿制的铜镜有这样几种味道:一种是硫酸味;另一种是臭味,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还有一种是铜腥味,就是刚炼出来的铜做成的铜镜,有一种铜腥的味道。而古代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

中国古代铜镜具有广博的地域性,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出土铜镜带有明显的地域差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坑口”。

按行话来说,出土铜镜大致可以划分为“南坑”和“北坑”两大系统。铜镜按锈层包浆又分为黑漆古、绿漆古等多种,凡此种种都增加了铜镜鉴定真伪的难度。所以,对于铜镜鉴定,丰富的鉴定经验及接触更多的真器,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