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这是一句朴实而富有哲理的话。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人俯拾皆是。我们还都比较年轻,完全有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然,改变自己,还得抓紧时间。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只有把握现在,才能赢得未来。
作为一位国君,晋平公政绩不凡,学问也不错。在他70岁的时候,他依然希望自己能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十分有限。可是70岁的人要想学习不太容易,于是,晋平公去询问他的一位贤明臣子师旷。
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学多才,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十分明白事理。晋平公问师旷:“你看,我已经70岁了,年纪的确大了,可我还是很想再读些书,长些学问,是否太晚了呢?”
师旷回答说:“既然您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跟你说正经事,你跟我瞎扯什么?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微笑着说:“大王,您误会了!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戏弄大王您呢?我也是在认真地跟您谈学习的事。”
晋平公说:“此话怎讲?”
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那阳光越来越亮,时间也还有很长。人在壮年时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虽然中午的太阳已经走了一大段路程,可它的力量依旧很强、时间也还剩许多。人到老年时好学,虽然仿佛日暮,没有了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啊,烛光虽然不怎么明亮,可是有了这点烛光,总比在黑暗中摸索好多了吧。”
晋平公恍然大悟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
诚然,不爱学习,即使大白天睁着眼,也只能两眼一抹黑;只有经常学习,不论年少年长,学问越多心里越亮堂,才不至于盲目处事、糊涂做人。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理念,一种生命不止,学习不止的进取精神!学习是不分年龄的,只要想学,什么时候都不会晚。不仅年轻的时候需要努力学习,更要活到老,学到老。人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和能量。
“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什么时候都不晚”这句话也点醒了我们,奋斗没有年龄的界限,追求自己的理想抱负应该一生都为之坚持,只要有机遇,什么时候都不该轻言放弃。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是陶渊明晚年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名为《杂诗》,其中的“落地”、“盛年”、“及时”三句,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却不知原来是出自陶渊明笔下。
这三句饱含哲理,即使是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所以说此诗应该算是陶渊明最不该被忽略的一首诗了。
人生来就像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宛若路上的尘土,随风飘转。
命运莫测,种种遭遇由内而外地改变着人的精神面貌,每一个人都已经不是最初的自我了。
摩西奶奶,她用一生证明,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在美国的小乡村,有个老奶奶。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摩西奶奶,她像任何一个普通的主妇,操持家务。养育了10个孩子。
可是时间是很奇怪的东西,你越珍惜,她就越是慷慨。繁忙的摩西奶奶热爱大自然,中意刺绣,直到76岁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刺绣,开始绘画,1940年她80岁在纽约举办绘画个展,引起轰动。
1960年,她100岁,有个叫春水上行日本年轻人给她写信。他不知该不该放弃那份令人讨厌却收入稳定的职业,以便从事自己喜欢的写作行当。
摩西奶奶亲笔回信,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这个年轻人就是著名的作家渡边淳一。摩西奶奶一生未接受过正规艺术训练,但对美的热爱使她爆发了惊人的创作力,留世1600余幅作品,在全世界范围举办画展数十次。
半个世纪以来,她的画作穿越了国界,感动的力量从美国蔓延到全世界。
遗憾的是,有些人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有大的进益。我们总以为开始得太晚,因此放弃,殊不知只要开始,就永不算晚。每年,我们都会增加一岁——不论我们是走着还是躺着。当我们同时增加一岁时,有人有所收获,有人却依然空白。差别是你是否开始。
其实,学习是润泽一辈子的事,想要持续成长进步,就需要把学习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生活不仅仅有单调和重复,还有公平和奇迹,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更好,只要你的渴望合理,只要你付出努力,世界会找到方法帮你实现。
生命很长,何时上路都来得及,只要是好的改变,什么时候都不嫌晚,当你下定决心,勇于改变自己时,你的人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