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古代儒家礼教对妇女提出的规范要求。“三从”指的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具体来说,“未嫁从父”要求没有出嫁的女子听从父亲的话,不违父命,还要在父亲危难时挺身而出;“既嫁从夫”要求为人妻的妇女要跟随、服从丈夫;夫死从子,夫死后,她不但要守节不嫁,还要抚养儿子成人,对成为一家之长的儿子遵从,大事由儿子做主!
最初是为了对宫廷妇女进行教导,分别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其中,“妇德”即坚守节操,对丈夫忠诚,对所有族人要谦恭有礼;“妇言”是对妇女在言辞方面的规定,要求说话得体,有一定的智慧和修养;“妇容”要求妇女质朴端庄,服饰整洁。遇乱要从容镇定等;“妇功”是对妇女从事的劳动与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
“七出”即七条休妻的理由。分别是,不孝顺父母、无子、淫、恶疾、嫉妒、多口舌、盗窃。
古时“不孝顺父母”被放在首位与尊崇孝道的时代背景有关,这在尊崇孝道的时代是十分严重的错误,因此被放在了“七出”的首位。
“无子”,在父权制家庭中,婚姻的目的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妇女不得不担起“无子”的“罪名”。
“淫”指妇女有放纵淫乱的行为,被认为是妇女道德品行最大恶德。
“恶疾”古人认为妇人恶疾,不能事宗庙,因此出之。
“嫉妒”针对的是那些对丈夫纳妾不满、敢于表现在语言和行动上的正妻。因为有背“妇德”中的柔顺之德、贤惠之道,所以也要出之。
“多口舌”父权制家庭忌讳妇人多言,主要是怕会离间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导致家庭不和。
“盗窃”这里的盗窃不是指在外偷盗他人财物,而是“私假(借)”、“私与(给)”财物给外人。
古时候的妇女没有独立的财产权,私自积攒财物,存私房钱都是不允许的,即使娘家的馈赠也要交给婆婆。
这就是古时的文化,大家觉得假如这些放到现在,是不是小伙伴们一个个都乐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