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领了一个任务——做灯笼。小儿老师有令,家长参与、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灯笼,开学交学校,择优参展。话说去年,做的两只灯笼,着实有些粗糙,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并挂在了学校教学楼前走廊处,颇感欣慰,至期末开家会时,依然还在,几十只灯笼,风吹雨淋了近一年光景,显得残旧,却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春节得闲,领小儿走乡下,上山寻找毛竹。以细毛竹扎骨架,糊彩纸,我要用最传统的方法,最原生态也是最朴素的材料,制作一只灯笼。我的心中,早有一只灯笼,那是儿时舅舅为我做的菱形灯笼。
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我被寄养在同村的远房舅舅家,直至七岁上小学,才很不情愿地回到自己家。舅舅和妗子待我疼爱有加,如同己出。舅舅手巧,给我做过一个滑板车,一只木轮,一块厚木板组合而成,木板尾部削成半圆型,易于滑行,在门前小坡上,坐车滑下,木轮咯咯咯叫,木板拖行地面发出噔噔噔的声响,我坐在车上,如同驾驶着一架飞机一样,尽情享受滑行抑或飞翔的刺激。
过年总归是要热闹的,即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点亮一盏灯笼,出门与小伙伴们游玩,街上灯火点点,嬉闹声阵阵,年的味道便浓烈了。农村的夜很黑。再黑的夜,有一盏灯,眼前便亮了,仿佛整个世界也亮了。
那是多美的灯笼啊,有游弋的鱼,有黄灿灿的南瓜,有五彩的蓝子……绚丽多彩的各式花灯,在漆黑的夜里璀璨夺目。这世间繁华却令我委屈,因为我没有灯笼。
舅舅决定给我做一只灯笼。
从一把旧扫帚上抽出几根细竹子icon,手拃丈量,用菜刀切成小段,又从中劈开竹段,竹段相搭处,以细线扎紧。提梁选用两根长竹,中间处呡湿,于灯盏上来回烤,竟渐渐折弯。手巧,活细,大约半日工夫,扎成灯笼骨架。然后找来红、黄、绿、蓝、白纸,裁剪,粘贴于骨架上,灯笼雏形已成。灯笼上吊几只穗方才好看,用红纸,二寸长罢,折叠五七层,一剪一剪,细细剪,顶部留一指宽不剪,展开,卷成圆形,缠一圈黄纸,穗子便做成了,垂挂在灯笼上,飘逸灵动。
我有了自己的灯笼,我成了黑夜里提着灯笼最欢快的孩子。若干年后,我依然记得那只在黑夜里点亮的灯笼。
这个春节,过得充实,是因为我亲手做了两只灯笼,耗时费工,前后花了差不多一周时间才完成,一只复原了儿时的菱形灯笼,一只属于独创,我取名为“月亮船”。我在做,小儿在学,寓教于乐,其乐融融。我希望在小儿长大成人后,心里也有一只点亮的灯笼,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亲子欢乐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