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酒吧或后院有掰手腕挑战时,通常会有一个人因为手臂更长或更短而被指责拥有一些不公平的优势。
据说,更短或更长的手臂可以让他们更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力量,这使对方处于劣势,但这些说法有道理吗?手臂较长或较短的人在掰手腕时有很大的优势吗?
掰手腕是一项相对简单的运动:两名参与者将他们的一只手臂放在一个表面上,肘部弯曲并接触到平面,在握住对方的手时,他们试图将对手的手臂强行固定在这个平面上,首先将对方手臂掰到平面上的人为胜者。
虽然游戏本身相对简单,但决定一个人表现如何的机制却并非如此。
在考虑掰手腕的潜在成功因素时,许多因素都会发挥作用,最大的两个是手臂力量和技巧,而次要因素,如手臂长度、肌肉密度、手的大小、手腕耐力和灵活性也可以发挥作用,当两个人的力量相似时,这些变得更加重要,当两个人实力相同时,使用相似的技巧时,小的因素就会变得重要得多。
是,但也不是,在所有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手臂较短的人优势非常小,这要归功于简单的物理学;离枢轴点(肘部)越远,手臂必须沿其长度均匀分布的力或“强度”越大,另一种思考方式是想象将门正常关闭(用推的方式),然后想象用手靠近门的铰链(或者说靠近门的转轴)将门关闭,不难想象,后者需要费更大的力气。
然而,手臂长度与更重要的因素相比只是很小的优势,站姿、肌肉密度、稳定肌、肩部肌肉以及特定肌腱和肌肉纤维附着在骨骼上的位置更为重要,并且在掰手腕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这些相同的属性是灵长类动物通常比人类强壮得多的原因,尽管它们的身材和体型较小。
掰手腕不仅仅依靠单块肌肉,而是由躯干、手臂和下肢组成的整个运动链,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弱点都将使掰手腕者处于巨大的劣势中。
除了原始的手臂力量之外,技巧是迄今为止摔跤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精湛的技巧的一个例子是 Jason Vale,他在参加超重量级比赛时赢得了 1997 年佩塔卢马世界锦标赛的冠军,尽管体重只有160斤,但他还是赢得了冠军,他使用了一种“绑带技术”,这让他可以削弱强大的对手并在其虚弱的时候取得更大的优势。
其他流行的技术包括“上滚”,它使对手的手腕向下,“钩”,将你的手腕钩在对手周围,并剥夺他们的杠杆作用,还有肩部推举、肩部翻滚和肱三头肌推举,有竞争力的摔跤手会使用每一种已知的技术,并不定期地偶尔使用它们另对手措不及防。
其他人将利用简单的遗传学来为他们谋取利益。德国摔跤手马蒂亚斯·施利特 (Matthias Schlitte) 出生时患有骨骼疾病,导致他的右臂比左臂大两倍,周长高达46cm,利用他的“大力水手”一样的手臂,他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掰手腕大师。
马蒂亚斯·施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