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why so serious是什么意思(谁是小丑?答案在这里)


随着[小丑]今日在北美上映,电影将这位邪典反派以及小丑本身再次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小丑],IMDb 9.2;烂番茄 69%;Metascore 58

小丑可能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偏离创始初衷的造物

最早被创造出来用以娱乐孩童的形象,竟然逐渐蔓延出恐怖文化代表的分支。人们之所以害怕小丑,原因除了小丑脸上浓厚的颜料之外,还有笑脸妆容背后难以察觉的表情。

这种象征着危险与不确定的特质,让习惯舒适与掌控的成年人产生恐惧心理。小丑将逗乐与惊吓两种反差行为集于一身,自然容易成为艺术家偏爱的对象。

受这种文化现象驱使,作为反派的各种“小丑”银幕形象诞生了,而且近年亮相尤为频繁——

这边哥谭的犯罪王子还没来得及改朝换代,那边潘尼怀斯就牵个红气球飘了过来。

[小丑回魂]的“主角”:潘尼怀斯

新近从小丑帮转投猛禽队的哈莉·奎茵都已经看不下去了:“我特么真是受够这些小丑了!”

单飞的哈利·奎茵,拉来一帮妹子成立“猛禽小队”

的确,开个不停的玩笑着实招人烦;但当蝙蝠侠的宿敌“玩笑者(the Joker)”在翻译归化中变成了“小丑(clown)”时,观者对他的认知重心就会从腻烦偏向神秘与恐惧——这些正是小丑这个人物的一部分。

随着几次了不起的诠释名留影史,人们对小丑的期待开始逐渐变大变广。在时代的要求下,这个经典的漫画反派甚至需要成为一个反抗者。这,也是小丑的一部分。

小丑是谁

作为蝙蝠侠最持久的对手和最长情的粉丝,小丑从蝙蝠侠的第一期独立刊物起就始终陪伴着他。

1940年,蝙蝠侠诞生的第二年,DC漫画发行了《蝙蝠侠》漫画第一期。当时炙手可热的披风斗士第一本独立刊物,由蝙蝠侠的两位创造者鲍勃·凯恩和比尔·芬格,以及画师杰瑞·罗宾逊共同创作。

他们准备为这本起始刊安排一位没有超能力,但又足够对蝙蝠侠造成威胁的反派。设计人物形象时,罗宾逊从手边的一副扑克牌获得了灵感——他决定以扑克牌大小王鬼牌上的小丑形象,作为这个反派的外形参考。

罗宾逊带着这个定名“小丑”的人物创意去找凯恩,凯恩为其勾画了一个大致的形象设计。但凯恩的初稿更像是一个马戏团的杂耍小丑,与罗宾逊构想的阴险诡异的杀人犯形象相去甚远。

芬格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找来一张电影剧照,并建议凯恩以剧照上的人物为灵感修改初稿的形象。这部电影是[笑面人](1928),剧照上的人是康拉德·韦特

照片上,他的笑容扭曲,透着一丝令人不安的气息——这正是芬格为小丑寻找的笑容。

[笑面人](1928)

最终凯恩成功将剧照上狰狞的笑脸“移植”到了蝙蝠侠新反派的身上,并为他添加了白面、绿发、红唇等特征。就此,流行文化中最为经典的反派形象之一“小丑”诞生了。

尽管甫一登场就受到漫画读者欢迎,但小丑的真正魅力最初并未显现。

早期,他只是个拿着扑克牌大笑的杀人犯。邪则邪矣,但终究只是个泯然众人的漫画反派。

缺少新诠释角度的小丑无法留住读者的热情,在愈加严格的美国漫画审查条例下,小丑甚至从疯狂的杀人魔逐渐变成了主打恶作剧的喜剧角色。

1966年,亚当·韦斯特主演的《蝙蝠侠》剧集开播,其中恺撒·罗莫洛饰演的小丑给观众留下了“小丑就是搞笑角色”的印象。

正如前文所说,没有人喜欢无休无止的玩笑。失去了威慑力又没能演化出新特质的小丑很快黯淡了光芒,一度被编剧束之高阁。

改变这种局面的,是美漫粉丝如雷贯耳的作者弗兰克·米勒

他在启发了[蝙蝠侠大战超人]的漫画名作《黑暗骑士归来》中,塑造了一个疯狂痴迷于和蝙蝠侠缠斗的小丑。

这个小丑一切行动的意义都和蝙蝠侠有关,其情有如[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的那句台词:“是你(蝙蝠侠)让我完整!

自此,小丑也回到了罗宾逊最初的构想:如果把蝙蝠侠比作福尔摩斯,那么小丑就应该是莫里亚蒂教授和开膛手杰克的结合。

蝙蝠侠与小丑这种二元对立又相生相依的关系,在《守望者》作者阿兰·摩尔笔下的《致命玩笑》中体现得更是深刻

象征理性与正义的蝙蝠侠,最终和疯狂与混乱的代言人小丑殊途同归,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存在。

蝙蝠侠与小丑作为一枚硬币之两面,自此之后一直存在于无数漫画和其他媒介作品中,成为这对生死冤家永恒的命题。

但小丑的魅力并非只能依赖蝙蝠侠存在——他的混沌理念和邪典气质,都是其经久不衰的奥妙所在。这奥妙可以是通往对独立与规则更深层次理解的法门,但当它被错误解读时,也可以导致恶性的流血伤亡事件。

这就是小丑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力量。他是一道强大的公式,可以用于分析每个时代;然而小丑自身的定义域,其限制权都始终握在解读者手中。

小丑去过哪里

毫无疑问,小丑是复杂的。这种多方面多层次且普适的角色,总有非比寻常的表现难度。好在小丑足够幸运,目前银幕史上的三位小丑,都由相当出色的演员诠释

这三个版本的小丑形态各异,从外形上几乎难以被识别为同一个角色,但他们都在不同的时期中,有效传递出小丑这个角色最重要的一些特征,并背负着各自的时代意义。

杰克·尼科尔森在[蝙蝠侠]中诠释的小丑,是超级英雄电影写实反派的第一道曙光。

原本在时间上占了先机的[超人]系列也有优秀的演员出演主要反派,只可惜吉恩·哈克曼的莱克斯·卢瑟在影片中的表现比尼科尔森的小丑还小丑。

没怎么看过蝙蝠侠漫画的蒂姆·波顿,精心打造了一个风格上超现实的哥谭市。在这样的背景下,小丑需要背负一个现实的悲剧内核,完成一场疯疯癫癫又嬉皮笑脸的犯罪。

在这样的任务下,华纳跳过片约都接了的罗宾·威廉姆斯,转而将角色易主给尼科尔森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

先不说尼科尔森本就是小丑演员的首选,他在疯癫的同时为这个角色注入的邪恶、危险,甚至还有一丝隐忍,都是让灰溜溜的小丑从此站起来的要素。

今天我们再看[蝙蝠侠],依然不会觉得尼科尔森的小丑过时,其原因就是在那个极其虚幻的世界中,还紧绷着一根现实的弦。

希斯·莱杰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诠释的小丑,释放了后“911”时代,美国人对政府怀有的不安情绪。

至今坊间依然流传着一个观点,即[黑暗骑士]尽管作为超英电影获赞无数,但它其实只是一部使用了蝙蝠侠故事角色的都市罪案片。

最大的一个证据就是影片的主要反派小丑,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极端的无政府主义者。

所有人都说他没有计划,实际上他步步为营;其他人说他是疯子,但其实他心思缜密。这样的小丑不再需要面露凶相或是逗人开心,他需要的是一位足够细致且足够深入的演员。

这个时候,莱杰就不再是反对选角者口中那个“穿着牛仔服的基佬”了。

他不仅创造了本·阿弗莱克之前最大的超英选角真香案例,而且还让小丑稳稳地坐上了影史最佳反派的其中一把交椅,紧挨着伏地魔和达斯·维达。

杰瑞德·莱托在[自杀小队]中诠释的小丑,则是超英宇宙时代将人物进行现实化处理的典型

大卫·阿耶将这部电影中的小丑解释为“一个拿iPhone的小丑”,定位足够明确。紧接[蝙蝠侠大战超人],[自杀小队]面临着进一步打开DC电影宇宙的任务。

而在蝙蝠侠确定登场的前提下,没有什么比一个同一宇宙观中的小丑更能吸引注意的了。

只是当时“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的论调甚嚣尘上,正好需要莱托这样一位可塑性强、顶得住压力的演员出演。

莱托待小丑十分不薄,又是剃眉毛又是体验派演戏。他对小丑的新诠释方式原本也许能被更多人接受,但是总共仅几分钟的登场时间断送了他的机会。

这个让回味都变得十分艰难的时长,让任何对小丑有进一步兴趣的观众都丧失了耐心。承诺的电影不知何时兑现,被剪掉的大量戏份又难见光天。莱托少爷的小丑,挺冤。

小丑现在在哪

从来没有一个小丑像杰昆·菲尼克斯一样不自在。

之前的小丑们要么风风光光,要么我行我素,环境对他们好像无法造成任何影响。但[小丑]中的亚瑟·弗莱克不是这种人。饱受心理问题困扰的他在社会边缘努力挣扎,不让自己走到朝天大路的另一边。

变成小丑何需硫酸池,正如我们常说的,社会就是一个现成的大染缸。被推进这个染缸的社会弃儿亚瑟,头发染绿了,嘴染红了,脸染白了。他狼狈地从染缸里爬出来,对每一只推他下去的手施加报复,最后还要掀翻大染缸。

[小丑]的灵魂参考人物和角色灵感来源,是在其中扮演著名脱口秀喜剧演员的罗伯特·德尼罗,他也是把亚瑟推下去的其中一只手。

作为社会边缘的小人物,亚瑟显然影射了德尼罗在三部经典作品中的角色。

他在舞台上是失意的鲁柏·普金([喜剧之王]),走在街上是孤僻的特拉维斯·比克尔([出租车司机]),回到家里是愤懑的杰克·拉莫塔([愤怒的公牛])。

[喜剧之王]、[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

[喜剧之王]中的鲁柏·普金求关注而不得,付出巨大代价后,才当了十五分钟的“喜剧之王”就匆匆退场。德尼罗在[小丑]中的角色,为何不看作是鲁柏·普金的延续?

原本遭到排挤的人功成名就后,会反过来排挤和之前的自己一样的人。正是因为这一点,亚瑟才完成了向小丑转变的终极一跃。

作为其主人公角色的第一部独立电影,[小丑]以社会边缘小人物为故事出发点,是为了给自身营造一个有利的角色研究语境,也是为了给观众提供一个坚实的共情基础。

惨遭社会排挤与歧视的亚瑟被负面想法烦扰,每天都活在崩溃的边缘,自作聪明的心理疏导无法帮助他。而当他发现他所珍视的一切,实质上都是血淋淋的笑话时,疯狂就不再像[黑暗骑士]中小丑说的那样,“像一股引力”,而是成了亚瑟唯一的出路。

如此被创造出来的小丑不是漫画中的反派,而是残酷社会的产物。

因此[小丑]的独特是纯粹的,杰昆·菲尼克斯并不需要蝙蝠侠或者哈莉·奎茵才能表现小丑——按照他的性格有了可能反而还是阻碍。

菲尼克斯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足够现实的故事,以及一个空白的角色笔记本

影片准备期间,导演托德·菲利普斯曾给他这么一本笔记本,让菲尼克斯自己写写画画,以帮助他深入探究小丑的精神世界。这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最后被用作了影片中亚瑟使用的日记本。

菲尼克斯的这个小丑最后从笔记本里直接走了出来,一如当年希斯·莱杰在酒店房间闭关所产生的效果。

他现身在聚光灯遍布的演播室,跳上贯通城市的地铁,掀起一阵又一阵阵的混乱。他不再对世界的理性和良善抱有信心,更别说商人政客满口的仁义道德。

[小丑]中的托马斯·韦恩不再是那个拿着听诊器的慈爱父亲,也不是白白惨死在枪口下的笑匠。这里的他是社会虚伪的一张名片,已经无所失去的小丑就要来把它撕碎。

在特朗普当政时代,这样的小丑的意义更加耐人寻味。托马斯·韦恩的演员首选,原本是[周六夜现场]中扮演特朗普的专业户亚力克·鲍德温。

尽管[小丑]不属于DC电影宇宙,导演菲利普斯也强调影片的故事背景并没有多少取材自漫画,但依然改变不了本片的角色来源于超英漫画的事实。

虽然出身漫改,但[小丑]在这一题材上的大胆创新与态度端正的角色研究,依然获得了金狮奖的青睐。

这是欧洲电影节的进步,也是非小丑不能的成就。毕竟只要是实实在在的佳作,那么对于漫改不漫改这个问题,“Why so serious? (为什么要如此严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