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项运动,还真靠“两把刷子”拿分,它就是冰壶。
冰壶滑行的前4秒,是由投掷冰壶的运动员控制;而剩下的20几秒,就是用冰刷擦冰的运动员控制。
然而在外界看来,擦冰员就像在狂躁地“拖地”。这到底有什么用呢?
我们认为的“拖地”,
实际上是利用冰刷提高冰面温度,减小冰壶与冰面的摩擦力,以此来控制冰壶的运动轨迹。
在冰壶比赛中,1名队员投出约20公斤重的冰壶,由擦冰员控制壶的方向和速度,目的地是由红、白、蓝组成的大本营。哪一方的冰壶数量多、更靠近中心点,哪一方得分就高。
冰壶分为进攻型和防守型。进攻型的冰壶是为了得分,要尽可能地投准到大本营内的圆心;防守型的冰壶是为了不让对方得分,目的是把对方冰壶打出去。一般情况下,进攻型冰壶更需要加快擦冰来干预。
擦冰有什么难的呢?事实上真的很难。
由于冰壶被投掷后的滑行时间为20秒,所以要求擦冰员同样要有20秒的擦冰能力。国内外优秀的男子擦冰员,可将冰面温度提高2.3°~2.4°。所以,为了短时间内擦出效果,擦冰员不得不“狂躁”。
依据标准场地计算,运动员擦冰的长度最多可达30.275m,完成时间多在 10秒左右。且冰壶运动的速度越快,擦冰的频率也要加快。
举个例子,如果冰壶的移动速度为2m/s,使用一个典型的20cm的刷头进行擦冰,要想改变冰壶的速度,擦冰的频率要达到10次/s。这是什么概念?快速眨眼睛的话,人1秒最多只能眨7次。擦冰员就是典型的“手比眼快”。
一场比赛下来,擦冰员的心率在168左右,这个运动强度相当于平常人10分钟跑了2000米下来的心率。
另外,为了最大程度发挥运动员的机能,运动员的上体需前倾45°,左手握住冰刷的2/3处,右手握1/3处,刷柄与冰面约成60°的角。
在男子或女子冰壶比赛中,通常我们看到2名擦冰员,1个是主擦冰,1个是副擦冰,分别站在冰壶的两侧。主擦冰手的冰壶刷更贴近冰壶,副擦冰手贴近主擦冰的刷头,在外侧进行辅助性工作。
主擦冰手往往姿态较低,冰壶杆紧紧夹在身体之间,重心放在冰壶杆上,加强擦冰效果。而副擦冰队员重心较高,因为要时刻留意队长的信息。
队长的信息至关重要,它包含了刷冰何时开始或停止,刷冰的力度和方向等。在长45.72米、宽5米的比赛场地中,为了保证信息传达到位、振奋士气,队长只有“大吼大叫”。
在冰壶比赛中,战术策略、信息传达、技巧概率缺一不可。所以不到最后一秒,你可能永远不知道谁胜谁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