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是从种子开始的。种子虽然不动,但它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孕育了某种植物体的全部生命信息。
植物的种子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它是由植物的雌花与雄花(或雌蕊与雄蕊)爱情的结晶,是植物体孕育的新生“胎儿”,用专业的话说,种子是由胚珠受精发育而成的繁殖体,只要条件成熟,它就能长成一个新的植株。通常种子包裹在植物的果实内,如西瓜、番茄、桃、葡萄等大多数水果植物,果实是由植物子房发育而成的器官(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胎盘),能够保护种子,为种子提供成长所需的养分,人们取食果肉获取丰富的葡萄糖、果糖与蔗糖等营养。但也有的种子如水稻、小麦、豆子等,种子外面没有果肉保护,人们虽然吃不到营养丰富的果肉,但其种子自身(胚乳或子叶)含有大量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成为人们重要的粮食作物。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为延续种族生存,种子还炼就了各种适于传播或抵抗不良环境的本领。种子有多种传播方式,如:借助风力、水力传播,或在吸引动物取食果实过程中传播等。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在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它地方,重新生长。蒲公英的种子上有白色绒毛组成的绒球,可以借助风力随风飘荡,在别处生根发芽。人走在草丛中,会有许多植物的种子或果实黏在衣服上,或黏附在其他动物的身上,被带到很远的地方,例如鬼针草,雀榕,车前草等。栗子在果实成熟时,壳会突然爆裂,同时使种子弹射出去达到传播的效果。樱桃等植物是靠鸟类把种子吃进肚子里,随着消化排出在其他地方开始新一轮的生长。
休眠是植物种子的一个重要特性。一般野草种子为躲避不良的环境条件,延续生存,往往具有较长甚至数年的休眠时间,而一般农作物的种子则相对较短,播种后只要条件适宜就能马上萌发生长,这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试想,如果农作物的种子休眠时间较长,播到农田久久不能发芽,谁还有闲工夫等下去呢。
种子遇到合适的条件(温度、湿度)就要萌发生长。观察植物种子的萌发生长过程,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总是向上生长。这就是植物的向性。植物的根呈正向地性,向着地心吸力的方向生长,能深入泥土中,巩固在地上的植物体,并能从泥土中吸收水分及矿物盐。植物的茎呈负向地性,背离重力向上生长,使叶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向性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现象之一,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大方便,由于植物的根和茎具有向地性,所以播种时可以不管种子摆放的姿态。否则,人们只好弯腰曲背,将种子一粒一粒地正向播到土里,那可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