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霍去病英年早逝的原因,历来就被历史爱好者、历史发烧友所关注,也引发了很多猜测。总结一下,目前较流行的关于霍去病的死因有如下三种说法:
1、疾病说
虽然史书没有记述霍去病幼年是如何度过的,但他应该从小体弱多病,体质较差,这从他的名字中可探窥一二:去病。父母给他起名的时候,想必是希望他长大后能远离病魔,健康永年。
似乎为了证明霍去病的名字确实与疾病有关,千年之后的南宋也出了一名用类似手法起名的人物:著名词人辛弃疾。去病、弃疾,名字的喻意都是一致的。
天才将军
2、中毒说
霍去病在大漠闪击战中,为了实现大纵深、快速机动,只能减少补养辎重,在匈奴腹地解决粮草供应。而匈奴人洒播下腐败物,产生的病菌被霍去病误食或误饮后病发而亡。
匈奴军臣单于手下的投降汉使中行说,在死前曾说:“把病死的马牛抛进河道里,让汉军误饮可传播病症致死”,这一记载似乎也佐证了霍去病中毒而亡的可能。
3、阴谋说
霍去病死前接连触犯汉武帝的龙颜,先是为卫青泄忿擅杀大将李敢,后又两度上书要求册立太子。深怕卫氏外戚集团做大,担心卫氏外戚增加了一个狠角色。同时,霍去病元狩四年最后一次出征时,在狼居胥山祭天、姑衍山祭地,做了只有帝王才能做的事情。
《史记》对卫青、霍去病战绩描述极详,连卫青发迹前在囚室被相面的人称“贵可封侯”这种道听途说也记载了。唯独对霍去病之死一笔带过,内中缘由不言自明。
那么,上述三种说法哪种更靠谱呢?目前来看都有道理,也各有可商榷之处。现在就用排除法来分析下霍去病英年早逝的原因。
一代雄主汉武帝
1、中毒说不成立
看《史记》中的一个记载:“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事多此类。”
这里是说,霍去病率军征讨匈奴,汉武帝要派太官准备数十车吃喝用品随行,得胜返回时把剩余的米肉等丢掉,可兵卒还有饿肚子的。他率兵在塞外作战,兵卒因缺乏军粮,有的人饿得不想动,霍去病却辟开场地,踢蹴鞠嬉乐。类似的事有很多。
这个记载说明霍去病在大漠的饮食是专供、特供,根本不会冒险吃喝什么被病菌污染的食物、水源。
2、阴谋说不成立
《史记》载:“去病自四年军后三岁,元狩六年薨。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日景桓侯。”
这里是说,霍去病在元狩四年出兵后的第三年,即元狩六年死去。汉武帝十分悲痛,调动属国士兵穿黑衣,列队为霍去病发丧,队伍从长安排到茂陵。茂陵里为他修筑的坟墓,外形如同祁连山。赐给他的谧号把“武”、“广地”两层意思合并,称景桓侯。
很难想象汉武帝内心会分裂到一方面痛下杀手,一方面假惺惺为死者隆重发丧。而且,霍去病死时汉武帝年仅40岁,正值壮年的他雄心万丈、心智正盛,远不是糊涂到失去理智的晚年时代。
封狼居胥少年英雄
对于从中担任侍中、在自己身边长大的霍去病,汉武帝应该深知冠军侯的品性,不会因为上书要求册立太子而怀恨在心,更不会因一个过气将军的儿子之死迁怒于霍去病。
封狼居胥触怒汉武帝之说更是无稽之谈。封狼居胥后,汉武帝加封霍去病5800户,随后又加封大司马,使霍去病与卫青待遇相等。汉武帝还打算给他修建宅府,霍去病则说出了千古名句:“匈奴不灭,何以为家。”这一切表明,阴谋说并不成立。
3、疾病说是最大可能
根据传统,父母给孩子起名都会有一个显著的喻意。因为霍去病年幼多病,甚至有危及生命的病症,因此父母给他起名“去病”,希望他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度过一生。
这位天生的将军,少年时就深受卫青影响,渴望建功立业。并在舅舅革新的战法上,再次革新,以大纵深、大迂回、大穿插、快速机动的用兵策略,在大漠深处短短几年里,就上演了一幕幕亘古未有的军事奇迹。
但是,这种作战风格注定要承受高强压力,具有高抗压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力。最重要的是必须拥有强壮的体魄做保障。
于是,原本多病的霍去病,生命之火燃爆出强烈的光芒,迅速耗尽了最后一点光亮,这位天才英雄就猝然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