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看江河局部发洪水的一般条件:
众所周知,河流的某一段发洪水,需要泄洪,要么是上游来水凶猛;要么是本地域支流降水太凶;要么是本地域河道与湿地侵占太厉害,江水过境(泄洪)能力不足;要么是本地域湖泊湿地侵占太厉害,库容能力下降;要么是本地域堤坝有纰漏;要么是下游的河道、湿地侵占太厉害,堤坝却修得太高太好,没垮坝,江水的过境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要么是下游有内涝的风险,但又需要保护,政策上要牺牲本地域。。。
为什么长江下游水患严重?
其一,长江中下游不但地势平缓,海拔也太低。河道地势又平缓,行洪能力(流速、流量)太差了;落差太小,还容易导致泥沙积淀;海拔低,长江水入海能力也差,还有海水倒灌的风险。
其二,长江中下游地势平缓、海拔低、经济发达、寸土寸金,没办法再建一个三峡水库(平原地带建水库占地太多)。
其三,长江自西向东流,支流南北对称分布,中下游流域在同一纬度,往往要遭遇共同的雨季(梅雨季节上下游同期高强度降水),同时发大水,不好错峰。
其四,长江、淮河、太湖还面临长江口这一通向大海的共同通道,三者的洪水期还往往同步,再加上这一区域的海拨实在太低,江河的地势太平缓,江水流速太慢,河道行洪压力太大了,长江口水位稍微抬高一丁点儿,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富裕的长江三角洲伤不起。
其五,中华之肾受伤严重,调蓄能力下降。洞庭湖、鄱阳湖、洪湖、巢湖(另外的湖泊甚至是消失或与长江隔绝了)是中华大地的肾,对长江起着调蓄(旱时补水,涝时蓄水)的功能,但近年对湿地的侵占太严重了,面积大大缩水,库容严重下降,长江洪水滚滚东流。。。
其六,长江入海通道一面东移,一面又越来越长,越来越窄。几千年前的入海口在镇江一带,现在到了崇明岛以东;而崇明岛只有千年历史,现在却在不断壮大。。。长江入海口是一大瓶颈!
其七,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寸土寸金)的河道、湿地、湖泊侵占太厉害,虽然堤坝修得太高太好,没垮坝,对本地没危险,但江水的过境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径,严重危害“上游”。
其八,长江中下游的蓄滞洪区建设矛盾多、压力大。
总之,长江洪水不能及时排向大海,在下游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那么,长江洪水为什么不影响上海江苏?
其一,无论长江还是淮河,在防洪的堤坝、水库建设上,安徽相对穷些,走得太晚太慢,欠账太多了;安徽的下游是江苏,经济发达,正好又是水利建设的强省,高筑坝,决堤的可能太小,行洪压力反向推给了上游的安徽,甚至是更上游的江西与湖北。
其二,无论是地理、地势,还是经济条件,或者是出于保护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需要,甚至是出于自身防洪能力考量,安徽都是“最理想”的泄洪区,这是国家给予的战略定位;在长江与淮河,安徽都规划了战略性的蓄滞洪区;历史上,安徽也是行洪区,或者说,安徽很多地带是历史上占用行洪区发展起来的。
其三,鄱阳湖与洞庭湖,是中华大地的双肾,对长江起着调蓄功能,旱时补水,涝时蓄水,汛期不得不接受长江水倒灌;这两大湖区,也规划了战略性的蓄滞洪区,必要时,掘堤行洪,保护下游,保护长三角。
其四,上海、江苏、浙江还面临着太湖洪水的威胁;很不幸,长江下游、淮河、太湖流域不但遭遇共同的雨季,同时面临长江口这一通向大海的共同通道(淮河主力在扬州入长江,太湖主力在长江口与长江汇合),再加上这一区域的海拨实在太低,江河的地势太平缓,江水流速太慢,河道行洪压力太大了;长江口水位稍微抬高一丁点儿,牵一发而动全身,长江三角洲就伤不起。为了不让长江口水位抬高,利于太湖的泄洪,进而保护江苏、浙江、上海这些经济发达地区,淮河和长江在安徽段都有必要泄洪,或者说,必须泄洪,甚至是南北同时泄洪;另外,在江西的鄱阳湖也要同步泄洪。。。
其五,长江在江苏、上海段,虽然地势更平缓,但河道更宽;江苏、上海经济发达,有钱筑堤坝,漫坝垮坝的可能性较小;另外,长江出江苏、上海后就是大海,这两地没有牺牲自己保全下游的压力。
其六,长江在江苏、上海段,流域不大,集水区小,本地的水利建设过硬,也是一个原因。
那么,如何防治长三角的水患?
其一,在安微芜湖挖掘通向太湖的水道,然后扩大太湖通向钱塘江的水道。这既增加长江的出海口,减少长三角行洪压力,又利用长江水解决太湖水质(污染)问题,也可以缓解太湖周边城市的生活生产用水压力。
编辑
其二,利用抽水蓄能电站原理,将十分之一的太湖抬升20米,既能防洪(太湖库容增加到70~100亿),尽量减少长江流域汛期太湖水入江,还能建设一座超级抽水蓄能电站。
具体实施思路:
一是在太湖的纯天然水域划出十分之一,约200平方公里,建设环绕大堤,高出湖泊20米(高程约23~25米),蓄水量约50亿立方米。
二是新建环湖大堤不与原有环湖大堤重合,不影响湖泊水位,不淹没上游土地,不造成城市内涝。
三是新建水库作为上池,原有水库作为下池,蓄水量都差不多,平时可作为抽水蓄能电站,汛期可将上池作为泄洪区(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的堤垸功能相同,只是需要提水泄洪),将太湖的防洪蓄水极限提升到100亿立方米以上。
四是利用抽水蓄能产生的水体震荡与互换,可以有效解决湖水污染问题。
五是可以将太湖的库容由平时的44亿立方米提升为60~70亿立方米,提高防旱能力和周边地市的生产生活用水额度。
编辑
其三,加大淮河水东进与北上,既减少南下长江的压力,又可促进苏北的经济发展,还能有效补给黄河干流(建设独立的专用渠道,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补充)。
其四,对鄱阳湖进行综合治理,将洪水资源尽量利用,尽量减少长江流域汛期赣水入江。
对于鄱阳湖综合治理工程:
一是江西必须修长江与鄱阳湖的隔离大坝,是漫水坝(不发电,但要有行船闸门),既要确保涝时江水能倒灌,保证长江的安全,长三角的安全,又要确保留住保命的湖水,保证旱时能有水;
二是利用抽水蓄能电站原理,将500平方公里的洞庭湖围堤后抬升20~30米,建一座“湖中湖”,既能储水,还能防洪,也能建设一座超级抽水蓄能电站;
三是考虑同步进行湖区“挖深吹岛”作业+适度的湿地恢复工程,即使实现700亿立方米的总容积,也可以减少水位提升,减少湖区面积,减少移民数量;
四是鄱阳湖流域支流的梯级开发;
五是启动浙-赣-粤大运河工程。
其五,建设一条贯穿淮河、黄河(不交汇不参与)、海河中上游的南北等水位运河(超级干渠),尽量减少长江流域汛期淮水入江。
小本倡议,在华北,修建南北等水位(海拔)平行干渠,串连南北大小河道,充分利用南北汛期时间差泄洪,平时实现淮河水南水北调,也可以充当一个大水库。
小本认为,在华北平原,还是应搞几个大点儿的能应付百年一遇的泄洪主干道(大河),直接畅通高速入海;还得搞几个更大的调蓄性湖泊或湿地;依据南北汛期的时间差,不妨修一条等(海拔)水平线的较宽、较深的南北超级干渠,平时当运河,当水库,当南水北调工程用,汛期直接作为超级水渠在南北间相互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