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盘点那些发生在雁门关的历史人物事件

在古代,雁门关一直处于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发生冲突甚至战争的最前线。千百年来,关于雁门关的故事不仅存在于史书和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如今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中,甚至不少电影、电视剧中都能看到雁门关的身影。两千多年来,雁门关到底发生了哪些历史故事?为什么雁门关在古代会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名称的来历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盘点那些发生在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

李牧驻守之地

“战国四名将”之一的李牧曾奉赵王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

秦将蒙恬北击匈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 狂的南犯,着手反击。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

昭君从这里出塞

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杨家将”——杨业战死之地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自己负伤被俘,后宁死不屈,绝食而亡。

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中国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

雁门关伏击战

雁门关战役为中国抗日战争敌后战役的一部分。1937年10月,在阎锡山弃关南撤以后,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六团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赢得了震惊中外的大捷。

为何雁门关在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与山西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山西表里山河,西有吕梁山,东有太行山,两山之间由北至南,依次是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等。而大同盆地与忻定盆地之间则被恒山山脉阻隔,恒山山脉东接太行山,西连吕梁山,山岭高峻,只有雁门关附近可以通行,因此这里设关,自然是把控南北。

于是,忻定盆地便成为太原大门,一旦忻定有失,则太原必定不保,因此古人称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要从大同进入中原必然要经过雁门关。即使到了抗战时期,日本鬼子也是遵循这一逻辑由大同经雁门关入侵太原的,结果才有了后来的雁门关伏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