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汽车喇叭声相比,火车鸣笛声总是“震耳欲聋”,对此不少挨着铁轨的居民们都感到十分困扰,那火车究竟为什么要频繁鸣笛呢?
汽车在遇到特殊情况或路段时会被禁止鸣笛,但是火车鸣笛声却不一样,它有着非常关键的交通作用,而且还有着明确的技术管理规范,与普通的公共交通信号有着很大的区别。
铁路信号一般分成听觉信号和视觉信号两种,而火车鸣笛声就是属于听觉信号。听觉信号通过听觉的传播让火车列车员、车站管理员、行人等群体都能够快速获取到火车相关信息,并且也能够利用声音传达一些特殊情况的指令,让相关人员尽快做出应对措施,保证列车安全顺畅的行驶。
而火车频繁鸣笛主要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可以利用不同的鸣笛声来保持有效的沟通,让列车和车站的工作人员可以快速达成交流,从而做好列车安全进站准备;第二个作用是可以提醒在火车铁轨周边活动的居民或者是在车站等候列车的乘客,火车即将经过或者到站,让他们在安全线外等候;第三个作用是可以避免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我国的铁路网分布十分密集,因为土地资源的有限,有些公路和铁路会相互交叉在一起,而且还有些居民区也处在铁路的边上,这便会给火车的安全行驶带来非常艰巨的考验。
这种时候,火车的鸣笛声便成为了马路上的红绿灯,一旦火车的鸣笛声传来,不管是公路上的机动车还是铁轨边的居民们都能够立马意识到火车即将经过,然后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极大地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火车鸣笛虽然作用很多,但云南龙骨甸大桥上所有列车经过时都要鸣笛30秒,却没有任何实际指示作用,这到底是代表什么意思呢?
按理说列车鸣笛声通常都是在即将经过居民区、车站等特定地点或者是遇到某突发情况时才会出现,但是云南的龙骨甸大桥却是一个例外。在龙骨甸大桥上即使没有任何需要鸣笛的情况发生,但所有的列车仍然会十分有默契地在此处鸣笛30秒,这实际上都是与一位烈士有关。
龙骨甸大桥建成于70年代,那时候中国的基建技术还没能达到如此的地步,每一次的铁路项目都是在无数铁路工人先辈的不懈努力下完成的。而龙骨甸大桥当时的修建因为地形的复杂和技术的受限也是难上加难,当时的熊汉俊烈士便是龙骨甸大桥建设大队中的一员。
当时龙骨甸大桥第七号桥墩正处于浇筑工作中,而熊汉俊也正在桥墩边坚持作业,可是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熊汉俊不小心脚滑摔进了桥墩里。这时周围的作业人员并没有及时发现熊汉俊的处境,机器也没有停止工作,直到有人发现不对时,熊汉俊已经陷入了水泥中失去了呼吸。
为了将熊汉俊的遗体解救出来,也有人提出了炸毁桥墩的办法。可是一方面这种方法会让熊汉俊的遗体四分五裂,另一方面炸毁七号桥墩的话,另外的桥墩难免会受到影响,稍有不慎之前所有的工作都会打水漂。
于是综合所有因素考虑之后,便决定让熊汉俊烈士永远长眠在了七号桥墩之中。所以在龙骨甸大桥建造完成之后,过往的列车为了祭奠这位奉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便会在大桥行驶时长鸣30秒来表达自己的敬意。
火车鸣笛声有长有短,频率也有所不同,那么你知道不同的鸣笛组合都有着哪些不同的含义吗?
在铁路相关规定中,火车鸣笛声中的长声为鸣笛三秒,而短声则为鸣笛一秒,每种声音的间隔时间也为一秒。
鸣笛还存在很多种不同的组合,鸣笛一长声代表列车正在运行中或者即将进入隧道、桥梁、火车站等特殊地段;鸣笛两长声代表列车正处于退行状态;三长声则是列车发送的一种召集信号,防护人员在听到这种鸣笛声后会意识到需要马上撤离。
鸣笛中的短声当然也有很多不同的意义,比如连续的短声是列车需要紧急停车的信号;两个短声是列车的缓解及溜放信号等。
另外长声和短声的组合也有着更多复杂的含义,一长一短声代表着列车需要补汽;一长两短声代表列车需要显示信号,也是一种关汽信号;一长三短声更需要特别注意,这是列车的警报信号,代表列车正遇到了一些紧急情况需要救援。
这些鸣笛声的组合让列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简短的方式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列车的情况,并及时地回应列车,保障列车的安全出行。
所以即使这会对周边的居民造成一定的困扰,也不应该禁止火车鸣笛。曾经在美国就有一处地段禁止了火车鸣笛,结果在那段时间里该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比以往高出一倍不止,最终还是不得不解除这个禁令,让火车恢复了鸣笛。
其实现在也有很多公路和铁路交叉的路段采用新方法来代替火车鸣笛,那就是在这些交叉路段安装一道闸门,在列车即将通过该路段时闸门便会关闭,让过往的车辆及行人不能擅自闯入铁轨,而列车驶过后,闸门便会开启让大家顺利通行;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这些路段上方修建一个天桥,让行人可以通过天桥安全通过。
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每一个路段,而且造价也比较高昂,所以现如今火车鸣笛依然是火车与外界保持沟通的常用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