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气温下降时,一种农作物杀手会悄然上线,它就是霜冻。那"霜"和"霜冻"是一回事吗?二者有什么区别?来听听气象专家的介绍。
俗话说:"冬天无雪便是霜",只要白天晴朗,夜间无风,早晨便会有霜。那么,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气象专家介绍,霜是在地面或近地物体冷却到0℃以下时生成的。这里的温度一般可看作地表温度,而不是大气温度,霜生成的天气条件是晴朗微风且湿度大的夜间。
云南省气象局服务首席 郭荣芬:“霜是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华现象形成的,所谓凝华,是指水汽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在气象上把由水汽凝结成露,又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都归在霜这一类。”
而霜冻灾害就生长季节里因土壤表面和植株体温降到零度或者零度以下时,引起植物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北方初霜冻发生在秋季,此时北方地区农作物正处于灌浆成熟阶段,影响较大。而南方地区初霜冻则出现在深秋或冬季,此时主要农作物基本收获结束,受影响较大的主要为蔬菜及水果。
云南省气象局服务首席 郭荣芬:“有霜未必就会形成霜冻,霜与霜冻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冻是指在春秋转换季节,夜晚近地面气温短时间内降到0度以下,致使作物受到损害的一种低温冷害现象,是属于一种灾害,霜冻对作物的影响较大,甚至可能导致作物颗粒无收。”
气象专家介绍:霜冻发生时,零度以下的低温会造成农作物细胞内部与细胞间的水分凝结成冰,这些冰晶会继续吸收细胞内的水分,体积逐渐膨胀,然后不断挤压细胞,造成细胞水分的流失。细胞损失过多水分后,细胞质的胶体物质就会发生凝固,导致细胞死亡,作物枯萎。
应该如何预防霜冻呢?
云南省气象局服务首席 郭荣芬:“小面积的园林植物可以采用喷水法,也就是利用霜冻来临前的1小时左右对植物进行喷水,喷水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和温度,起到预防霜冻的效果;其次,就是利用稻草、麦秆这些东西来覆盖,可防止冷空气入侵,同时减少热量的散失。”
此外,还可以在霜冻来临前几天,施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提高土温,暖性肥料常用的有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