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响应国家的号召学做饭:油茶和炒面

山西有两种方便食品:一种叫做油茶,一种叫做炒面。

一、油茶

油茶,传统做法是将面粉用牛油或羊油炒熟,后加花生仁,芝麻,小茴香。喝的时候可加盐,亦可加糖,咸甜随意,是山西晋中的一种特色小吃。因为担心荤油不太健康,所以我把配料中的牛油用花生油代替,成品也非常香!

1、准备主料辅料

主料:面粉500克

辅料:花生油100克,熟去皮花生100克,熟芝麻50克,熟核桃仁50克,小茴香粉一小勺, 咸盐2克

2、锅烧热,倒入花生油

3、花生油加热至微微冒烟,倒入面粉,改小火不停翻炒。这一步一定要有耐心,别吵糊了。

4、炒至面粉有香味,颜色发黄后关火。

5、倒入小茴香粉。

6、炒熟的芝麻微微擀碎,更香。

7、擀开的芝麻放入炒熟的面粉。

8、放入擀碎的花生米和核桃仁,翻炒均匀,油茶面就炒好了。

9、油茶面用适量冷水搅匀,加盐,开小火煮。煮的时候要不停用勺子贴着锅底搅拌,煮至粘稠后就可以加盐调味了。

10、当然,用开水直接冲开也可以喝,要稀一些,没那么粘稠。

看看我昨天晚上喝的油茶,居然是水炒的!临县老乡做的。

现在的孩子上学也早,早上起来吃个鸡蛋,火腿,喝袋儿牛奶,直接上学就走了,改改口味儿,喝点油茶也好。

当然,油茶也有问题,那就是容易“上火”,实际上,只要不吃绿色蔬菜,身体就会缺乏维生素,出现烂嘴角,起口疮,指头破皮等等状况,所以,多吃蔬菜和水果,才是健康之道。

二、炒面粉

炒面是把面粉炒熟。通常炒面用猪油、羊油来炒,没有荤油,花生油也行,炒面较金贵,少有家庭来做,这个也用来招待客人。农忙季节,做工回家又累又饿的时候,取一两勺炒面,放一点白糖,用热水冲一下,一碗热炒面吃下去,给空牢牢的肚子一点安慰,补充下体力。

1、备料

主料:面粉

辅料:羊油、熟芝麻、盐

2、羊油的炼制

(1)准备好羊板油或者是肥肉、清水、盐,;

(2)把羊板油清洗干净,切成大小合适的小块,锅中倒入一碗清水,然后预热;

(3)把切好的羊油放入锅中,用中火慢慢加热,为了防止羊油在熬制过程中溅得到处都是,可以加一勺盐在油里面;

(4)用中火熬至出油,再转小火慢慢熬,熬至油渣缩小成金黄色就可以了;

(5)用勺子舀出油,过滤一下,把羊油倒入容器中,然后晾凉就可以了。

诀窍分享:

(1)要想羊油又白又香,在熬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火候,同时要不断用锅铲翻拌羊板油,防止粘锅,熬制的时间不可太长,看到油渣成金黄色就可以了,全程不能用大火,否则很容易粘锅,或者是把油熬老,那样熬出来的羊油就不白了。

(2)羊油在日常烹饪菜肴中经常会用到,虽然用它炒出来的菜又香又可口,但是也不可以过量食用,特别是老年人,肥胖和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宜食用。

3、炒面粉

普通面粉小火直接炒,炒到微黄,时间会比较长,要有耐心哦!也可以用带盖容器盛面粉上锅蒸十分钟,去掉面疙瘩,用擀面杖擀散,然后再炒,很快就可以炒黄了。

4、加入羊油炒制

用干净的勺子舀一块羊油加入炒黄的面粉,不要一次性放太多,油多会腻。将羊油与炒面混合炒匀。

5、加入熟芝麻,拌匀。

6、炒好后的样子!

7、吃的时候先倒热水,将炒面往热水里加不容易产生面疙瘩,喜欢咸的加盐,喜欢甜的放糖,吃起来香滑润喉,老人孩子易消化还养胃。

历史的回忆----50年代全国人民如何给志愿军制作炒面粉

而关于“炒面”的来源,在志愿军战士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

毛泽东知道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打仗辛苦,担心战士们吃不饱饭,于是便给前线负责后勤供应的高岗下了一个“让志愿军吃好面”的命令。

结果,高岗将毛泽东用湖南话下达的命令听成了“让志愿军吃炒面”,于是志愿军在作战时,就整天吃炒面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而已!

在朝鲜战场上,炒面维持着志愿军战士生命的最低要求,但因为这种食物缺乏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而导致战士们患上了维生素缺乏症,其中最普遍的症状,就是嘴角溃烂。

因此在当时,很多士兵们都说:把这东西挂在树上,美国人的飞机都不会炸的。

那么,这种“炒面”是怎么做的呢?

炒面的主要成分,有70%是小麦粉,其余则混合了30%的玉米粉或者是大豆粉、高粱粉,炒熟之后再加入了0.5%的食用盐。

在第一次战役结束之后,东北军区后勤部便根据前线的要求,提出了“以炒面为主,制备熟食,酌量提高供给”的标准。当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尝过样品后,便说道:“送来的干粮样子,磨成面放盐好。炒的时候要先洗一下,要大量往前送。”

相较于其他的作战口粮来说,“炒面”无疑是我志愿军战士最佳的选择,因为它便于制作,而且还能大批量的供应。然而尽管如此,想要保证前线的每一个战士都能吃上炒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来说,所需要的“炒面”数量就十分惊人!

即使按照每人每月规定数量的三分之一供应,那么其数量也得有1482万斤!而当时中国整个东北地区尽最大的努力,也只能供应出1000万斤。这也就是说,尽管这种口粮不怎么好,但也还是有很多战士吃不到它!因此为了满足炒面的足量供应,东北人民政府还下达了《关于执行炒面任务的几项规定》:各单位每天制作的炒面不得低于13.8万斤。

不仅如此,在第二次战役即将开始之际,东北局还召开了一个专门会议,周恩来为此还特地从北京赶来参会!会议的名字很简单,也很实在——“炒面煮肉会议”!

会上部署了在一个月之内,要制作出650万斤炒面和52万斤熟肉的任务。于是便有了:在1950年初冬时期,中国东北家家户户做炒面的壮观场景!

1950年11月17日,政务院在向华北、中南各省布置任务,发动各地动员起来夜以继日炒面。北京也不例外,分到了50吨的炒面任务,占到华北地区总任务是十分之一。11月20日,政务院下达给各地的任务提高了两倍,北京的任务增加100吨。

周恩来总理不但亲自到北京市的一些机关视察炒面落实情况,还身体力行,与机关的同志一起动手制作炒面。叫人感动的是,周恩来右臂受过伤,只能靠一只臂膀操作,累得汗流浃背也不休息。

在周恩来的亲自关心和指示下,国内仅用半个多月的时间,第一批2000吨炒面就送到了前线。据统计,从志愿军入朝到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结束,共向前线运送此类干粮3万余吨,占运粮食总数的六分之一。

电视剧《特赦1959》中,还真实地描绘了元国民党战犯们制作炒面的情景。

他们过去是国军将领,虽然立场不同,但其实很多人革命或者参军的出发点都是源于一颗爱国心,也许权势曾经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但是经历了战败和改造,不少人已经幡然悔悟,如今志愿军在美军手中取得了胜利,更是激发了战犯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想通过实际行动来为国家做些贡献。

不久后,就经常能在“功德林”的院子里,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卖力地炒面,不管是积极改造的战犯还是那些“顽固派”,所有人都对炒面这件事表现得热情高涨,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黄维和杜聿明。

“顽固分子”黄维在炒面运动中表现得比谁都积极。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黄维不肯“反蒋”,这只是他个人的政见不同,并不妨碍他爱国。而且作为打过仗的将领,黄维和其他人一样,深知士兵饿肚子的严重性,因此他炒起面来十分卖力。

杜聿明身体不好,多种疾病缠身,尽管如此,他还是积极去炒面,还动员了不少人和他一起。在“功德林”全体人员的努力下,一个月能产出相当数量的炒面,而且据说炒面的质量也格外好,脆而不焦,受到了广大志愿军的欢迎。

“炒面运动”让不少国军将领转变了思想,毕竟国家大义高于个人荣辱,在反思的同时,他们被激发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深情地抒发了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之情: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他们是怎样的呢?

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

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跶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所以,”

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地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

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呀?”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

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定恰当呀。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又说:“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吃着最原始的食物,却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浑身充满力量。

当时在志愿军中流传着一些顺口溜:"一把雪来一把面,照样打过三八线"、"一口雪来一口面,吃着活捉李承晚"(当时南朝鲜领导人)、"吃着炒面扛着枪,打败美帝野心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