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读作 làn yú )充数”是一个成语。
“滥”,是指“与真实不符”;“竽”,是“一种簧管乐器”。
“滥竽充数”,是指“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在《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中讲了一个故事:“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叫别人吹竽给他听,而且每次一定要有300个人一齐来演奏,齐宣王给这300个乐师的待遇非常优厚。
有一个人称“南郭先生”的,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爱好,便主动请缨,说自己吹
竽吹得多么多么好听,请求来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听了十分高兴,就把南郭先生编入了乐队。
这个南郭先生倒是一点也不含糊,成天坐在乐队中,摇头晃脑、装模作样地吹竽。齐宣王一点儿也没有察觉,也给他和其他乐师一样的衣食俸禄。
其实,这个南郭先生一点儿也不会吹竽,只不过是演技好罢了!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田地即位,是为齐湣(读作mǐn)王。
湣王和他父亲一样,也喜爱听竽,但他
喜欢独奏,不喜欢合奏。
南郭先生一看,吓得不轻,赶紧连夜收拾收拾逃走了。
做人,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滥竽充数,真的是混得了一时,混不了一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