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景泰蓝?在古时有句话叫做"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就足以说明景泰蓝的珍贵程度。景泰蓝一直被人尊为国粹,京城工艺品四大名旦之首,列入燕京八绝之中,是中国著名工艺品之一。由于其工艺复杂,所以在古时只有皇室才能用的一种珍贵的器具。
据历史记载,在乾隆年间,吃年夜饭的时候只有乾隆的餐具是景泰蓝,而其他人用的全是瓷器,可想而知景泰蓝的珍惜程度与地位象征。景泰蓝最早起源于元朝时期,盛行于明清两代,为皇室日常用品,直到清末明初之时才逐渐转向民间,但是那个时候的社会及其动荡,结果差点导致这些工艺失传了,幸得才女林薇因挽救了这门工艺,并且她成立的景泰蓝工艺小组还将这项工艺发扬光大,才有了我们后来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而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也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泰蓝之所以珍贵,和其复杂的工艺以及用料有关。
首先需要用紫铜板裁成不同的形状,然后用铁锤一锤一锤的打磨成瓶子、盘子、碗罐等形状的铜胎,当然现在可以用机器来做这一步了。制胎完还需要用酸洗打磨,去除表面杂质,避免烧制的时候产生颜色变化和气泡砂眼。当然也并非一定要用铜制胎,一个是因为铜比较结实,另一方面是因为铜比较便宜。现代有些作品中还有用纯银或纯金制作胎体的。
掐丝,就是用铜丝绘制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现代工艺中有时为了量产会将一堆铜丝叠好,粘在一起然后一起盘,这样就能一次性得到多个造型相同的图案,所以这种工艺也被称为膘丝。其实说起来也并不复杂,可以参考一下工地上钢筋是怎么盘成一个个相同的结构。
焊丝,也就是将上一步绘制完的铜丝用有机胶(白芨胶,藕粉等)粘在胎体上,然后经过烧焊使这些图案都牢牢的固定在铜胎上,而中间凹陷的部分就是留给下一步用的。
经过烧焊和酸洗后的胎体,就可以进行点蓝了。点蓝艺人们会用蓝枪或者吸管毛笔等把珐琅粉末釉料填充进胎体表面的金属丝格子内,每次只涂一层,然后烧结,这一层就会下陷,然后再涂,再烧……如此反复三四遍才能完成点蓝。经过高温烧制会使釉料融化形成釉质,然而不同的温度会导致最后的颜色和效果都不一样,所以这就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才能判断的来了。
烧制完的产品还需要进入磨光工序,先用较粗的砂石将表面都打磨平,使其露出金属丝,然后在用毕竟细的砂纸进行细磨,最后在用布轮抛光。
镀金也是最后一个步骤了。将磨光后的产品放到镀金溶液中,使所有露出铜的部分都镀上金,这样一件完整的景泰蓝工艺品就完成了。
看似景泰蓝只有7个步骤,实际上工艺非常复杂,而且很容易失败,尤其是在烧制过程,很容易使颜色发生变化,比如红色变黑色,因为红色是最难烧制的颜色。其次是很容易出现砂眼,这是因为釉料不够纯所以会有气泡导致的。最后铜丝在烧制过程中也会出现变形等现象。所以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工艺品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是很不容易的,难怪古时也只有皇家才能用的起这种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