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拉尼娜”?
拉尼娜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拉尼娜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拉尼娜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 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有什么危害?
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水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亚地区异常寒冷。
拉尼娜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冬寒夏热”以及“北涝南旱”。另外,拉尼娜在我国还会出现范围性降温及大风天气,部分地区出现持续多雨、低温和大雪天气。同时,拉尼娜现象持续时间一般还较长,一般会持续两到三年。拉尼娜年的秋冬季,冷空气频繁南下从而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如果出现异常寒冷的冬季,将会造成我国油菜、小麦等作物的冻害。而因为持续的低温天气,还会对春季种植出现不利影响。
从历史经验来看,拉尼娜的短期破坏力和频率不像厄尔尼诺那样可怕。但因为其对气候环境影响时间长,更容易对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拉尼娜如何应对?
拉尼娜作为一种气候现象,每隔几年就要出来转一圈,人们也积累了很多的应对经验。国家各部门要加强监测、预报和预警,特别是气象和海洋部门,要关注中长期预报影响。要制定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的预案,共同防御可能发生的多种形式的灾害,例如秋季强寒潮、冬季雨雪冰冻灾害等。针对可能出现范围较大的群发性灾害,还应加强农、林、水、能源等部门的协调和多部门合作。人们日常也要及时关注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尤其是冷空气低温环境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及时采取防寒保暖措施,保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