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吕蒙让马忠杀了关羽,他就不怕刘备的报复吗?

关羽死后,为了转嫁刘备的怒火,孙权特意将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但这更改不了,关羽死在东吴将领手上的事实。愤怒的刘备尽起蜀国大军,征讨东吴。当时刘备打出的旗号,便是为义弟报仇。后来刘备败于陆逊之手,蜀军大批青壮丧生,刘备本人也病逝在白帝城。自此蜀国多年积攒的家底被刘备挥霍一空,诸葛亮殚精竭虑也未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既然孙权都惧怕刘备的迁怒,为何吕蒙却敢下令马忠,诛杀关羽呢?下面请听编者详细道来。

周瑜死后,吴军后三任统帅分别为鲁肃、吕蒙、陆逊。关羽死后不久,吕蒙也相继病逝。《三国志》记载,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吕蒙已经身患重病,吕蒙正是借自己生病设计,让关羽对吴军失去了防备。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致使魏国损兵折将(水淹七军,阵斩庞德)。随之曹操和孙权都开始畏惧关羽。面对关羽的威势,曹操更是动过迁都的念头。如果让关羽进一步扩大战果,那时天下大势将对蜀国极为有利。因此曹操决定和孙权联手击败关羽。曹操的目的是为了夺回被关羽占领的魏国领土,而孙权的目的便是为了占领荆州。

东吴对付关羽的主将正是吕蒙。东吴一直由孙氏家族和江东门阀共同执掌,周瑜在临终之际,向孙权推荐了吕蒙。吕蒙固然颇具才干,但这并不足以让孙权对他托付重任。要知道,有一个成语叫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成语说的正是吕蒙。这个成语说明了什么?说明吕蒙具备的才干,曾不被人们认可。击败关羽后,天下人才认可吕蒙具备出众的领军才能。随之便可以说,只有周瑜的举荐,是不足以让孙权对吕蒙委以重任的。孙权之所以对吕蒙托付大事(对付关羽),还是因为吕蒙的出身:孙策旧部、江东士族子弟。

幼年的吕蒙,依附于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旧部,其人以豪勇著称。邓当死后,其部下归吕蒙统领。孙权执掌东吴后,被封为别部司马的吕蒙,开始受到了重用。吴军讨伐黄祖时,吕蒙为大军先锋。注意这时孙权对吕蒙的使用,孙权并没有拿吕蒙当帅才来使用,而是拿他当一员武将来使用。吴军大败黄祖后,吕蒙被孙权晋升为横野中郎将。随后吕蒙又率军于南郡一役击败了魏国名将曹仁。后来鲁肃去世,吕蒙接替鲁肃驻守陆口。

公元215年,是吕蒙击败关羽的那一年。在这一年吕蒙率领吴军,奇袭荆州西部三郡。关羽被截断归路后,只有刘封一路蜀军可以驰援关羽,但可惜刘封选择了按兵不动。最终前有魏国大军,归路又被吴军截断的关羽,兵败被吕蒙下令斩首。在公元215年,还发生了一件很耐人寻味的事。孙权亲率吴国大军,在逍遥津被张辽以弱击强,打得溃败。孙权在这次战役中也险些被张辽生擒、击杀。如果不是吕蒙率军驰援,孙权不可能死里逃生。

既然孙权都已经让吕蒙接替鲁肃的职位了,那吕蒙就是吴军实际意义上的统帅,那为何孙权还要亲率大军征伐魏国呢?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作为孙策旧部,东吴门阀子弟的吕蒙,是不被孙权信任的。孙权联合曹操,共同围剿关羽的战略目的有三点:一、阻止蜀国势力进一步做大。二、趁机夺回荆州。三、报关羽对自己的羞辱之仇。这三点说明,孙权只想击败关羽,并不想处死关羽,他也怕刘备的报复。但作为孙策旧部,江东门阀子弟的吕蒙却不这么想。一直不被孙权信任,自己即将重病身死,吕蒙会怎么选择。擅作主张,处死关羽为家族谋利。

天下人都知道关羽曾羞辱过孙权,借着战事处死关羽,孙权就不得不庇护吕蒙的家族。关羽死后不久,吕蒙也病逝。就在病逝前夕,吕蒙向孙权举荐了自己的继任者:陆逊。逍遥津之战孙权大败,而另一边的吕蒙却战胜了关羽。威严扫地的孙权,不得不接受吕蒙举荐之人:陆逊。要知道当时的陆逊还很年轻,并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孙权之所以让陆逊,接任大都督一职,一方面是因为立下大功的吕蒙举荐的缘故。另一方面就是兵败后的孙权,不得不向江东门阀大族做出利益妥协(陆逊也是江都士族子弟)。

幸好年轻的陆逊有真才实干,他率领吴军,击败了前来报复的刘备。从蜀国和吴国的结局来看,当时联手曹操的孙权,目光无疑是短浅的。如果孙权不夺取荆州,关羽就不会身死,刘备也就不会报复东吴,随之蜀国也就不会损失大批青壮。蜀国实力衰弱,才让魏国继续做大,最终发生了唇亡齿寒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