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河北历史名人 一百七十一 李鸿藻简介

李鸿藻(1820年—1897年),字兰荪,号石孙、砚斋,河北保定人。同光年间的清流领袖,晚清主战派重臣之一。

网络图片,侵权联删

李鸿藻工书法,书法以颜真卿、黄庭坚、董其昌等名家为师。李鸿藻自幼写得一手漂亮的“馆阁体”,且用功甚勤。他留下来的奏折、议稿甚多,多采用“董体”书之,俊逸潇洒,字字珠玑。清代以降,书林碑学大行其道,“魏碑体”风行天下。李鸿藻却碑帖兼用,自成一格。他的家书、手札多采用“魏碑体”书写。而他所书写的“颜体”、“黄山谷体”字更是弥足珍贵,颇见性情。

难能可贵的是,李鸿藻还是一位卓有建树的画家,其画颇有倪云林画风,他所画的花鸟、扇面是当时士大夫手里的珍玩。他和他的同朝大臣,后来是亲家的张之万之间多有酬酢,唱和频频,为艺坛之佳话。清史《画传》里亦为李鸿藻单列了条目。

清文宗咸丰二年(1852年)李鸿藻,进士及第,入选庶吉士,被授为编修。后又充任山西乡试,督察河南学政。

清文宗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选择儒臣为皇子的师傅,大学士彭蕴章向咸丰帝推举李鸿藻。李鸿藻被召来京,教授大阿哥载淳读书。

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藻被提升为侍讲。因其是同治的师傅,深受西太后信任,累迁内阁学士,署户部左侍郎。

清穆宗同治五年(1866年),李鸿藻官授礼部右侍郎,同年还乡为母丁忧。慈禧皇太后懿旨,援引雍正、乾隆时期重臣孙嘉淦的先例,命李鸿藻开缺守孝,百日后仍回京授读,兼理机务。李鸿藻上表恳请按祖制守孝,倭仁等理学名臣也代为陈请,慈禧仍命恭亲王传谕慰勉。李鸿藻接连上疏称病,故而朝廷最终让他完成守孝。

清穆宗同治七年(1868年),捻军北上扰乱京畿一带,李鸿藻当时尚居家中,以各路统兵大员事权不一为名,上疏清廷请求特派亲王为大将军,坐镇京师,以稳固北路;再命左宗棠、李鸿章为参赞大臣,分别驻扎在保定、河间东西两路,各率所部兵勇相机进剿;任命陈国瑞为帮办军务,专统一军为游击;直隶总督官文专门负责省城防务,筹备诸军的军饷,以资接济;命丁宝桢驻扎直隶、山东交界,以防捻军向东流窜;李鹤年驻扎直隶、河南界,以防止捻军向南逃窜;直隶、山西交界之处,由左宗棠等分拨劲旅驻扎险要地带;并请求朝廷下诏各部官员相机办理。他的奏疏上呈之后,同治命各路统兵大臣均归恭亲王节制,起用李鸿藻为礼部左侍郎,仍在弘德殿以及军机处当值。

清穆宗同治十年(1871年),李鸿藻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封为太子少保。同治和慈禧多次提出重修圆明园,李鸿藻念及国力日衰,百姓穷困,多次公开上书同治或者暗中密奏,提出财政应该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不应该滥用国帑,竭力劝阻同治,终使同治和慈禧太后收回成命。冀中河间等地又出现大灾,灾区饿殍遍野。李鸿藻和张之洞拟定了一份启事,呼吁朝廷官员募捐助赈。据保留至今的启事原稿及帐单记载,当时有二十九人响应,李鸿藻身体力行捐银五百两,并将全部捐款送至灾民手中。

清德宗光绪四年(1878年),清政府派钦差大臣崇厚出使俄国,就要求归还伊犁等问题与俄方进行谈判。然而,崇厚竟于次年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几亚擅自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使中国丧失了伊犁城以外的大片领土,并使中国主权蒙受巨大耻辱。李鸿藻坚决反对该条约的签订。他慷慨陈词,据理力争,发动清流派弹劾李鸿章用人不当,奏请光绪帝治崇厚擅订之罪,改派使节出使俄国修改上述条约,使该条约得以改订,保住了上万平方公里的祖国领土。在李鸿藻、张之洞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朝廷另派曾纪泽(曾国藩之子)赴俄。经过艰苦的谈判,曾纪泽与俄国外交大臣吉尔斯和俄驻华公使布策在俄国圣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终于争回了《里瓦几亚条约》失去的伊犁南境的大片领土以及诸多军事要塞和关口,更正了许多有关分界及通商条款。

清德宗光绪十三年(1887年),黄河在河南郑州一带决口,光绪命李鸿藻前去河南督办河务。先前河道总督李鹤年、河南巡抚倪文蔚商议在西坝动工修堤,李鸿藻到了之后仍然按照他们的计划进行,又修建东坝的堤坝。其中多次遇到险情发生,李鸿藻都带人坚决固守。当时正是秋汛到来的时节,西坝的工程不力,李鸿藻上疏请求暂时停工。光绪却以督率无方之名将其罢免,革职留任,褫夺李鹤年河道总督之职,命李鸿藻暂行署理。

清德宗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朝廷中妥协投降之风日盛。李鸿藻焦急万分,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书光绪,建议朝廷开源节流,动员全军,重整士气,保家卫国。然而,一些官僚依旧歌舞升平,忍辱求和,最终李鸿章代表清廷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这种情况下,李鸿藻与翁同龢再次重申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立场。

清德宗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李鸿藻病逝,享年七十八岁,赠予谥号文正,追赠太子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