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我国第三个朝代,以公元前771年平王东迁为界,分东,西两周,西在前,东在后,今天先来聊一聊西周。
西周是奴隶制文明的最后时期,到了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基本瓦解,慢慢向封建制度过渡。
西周的建立是经历了两代人的努力,周文王姬昌和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经由周文王,武王的努力,于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大败商纣之后,西周才正式确立。
周朝的前身是周族,周族的祖先相传是后稷,姓姬,因为教民耕种被称为农耕始祖,也因为后稷的原因,周族后辈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后稷
后稷之后,后代公刘继承了先祖的事业,继续发展农业,为周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公刘当上首领后,在考察地形时发现豳国部落(今甘肃宁县附近)地理位置优越,豳国部落地处于泾河支流汇集处,土地肥沃,物产资源丰富,于是率族人占领了豳,并在此定居下来。
公刘
公刘占领豳国后,重点发展农业,扩大耕地,整治农田,几年后,储存的粮食越来越多,粮草是成为强大的部落必要条件之一,但是光有粮草也不行,公刘随即扩充武力,在渭河附近收集矿石材料,制作生产工具和武器。
豳
随着部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周边的小族群开始加入周族,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繁庶兴旺之邦,也为后代周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时的周族是商朝的重要方国之一。
公刘之后,到第九代公亶父当选部落首领,大家可能对他比较陌生,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记忆,我给大家提前串一下。
公亶父是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周文王姬昌是周朝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是西周的开国君主,到这里大家也就能发现公亶父当部落首领的时间点很特殊,正好是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
公亶父
随着周族的发展壮大,豳国周围的戎、狄部落开始眼红,经常进攻周族掠夺财富,公亶父为了族群的发展,带领族人迁徙到了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宝鸡附近)。
那么周族为什么不反抗?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公亶父仁义善德,戎、狄多次讨要财宝、土地和人民,公亶父都答应了,随后开始变本加厉,族人们受不了想要开战,公亶父不希望自己的族人为自己丢掉性命,为了避免发生冲突,只能迁移。
在公亶父到达岐山下后,大家都对公亶父的仁善之心折服,不少老百姓跟了过来,连周边部落都慕名而来。
对于这部分,我想加一点我自己的想法,周原的地理位置比豳好很多,豳被戎、狄包围,离当时商王的都城很近,而周原则摆脱了戎、狄的包围,地势险要,有岐山作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同时离商王的都城有一定距离,非常适合发展,旁边就是十三朝古都西安,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不太可能是随便选的。
周原
我猜想公亶父很早就有了想法,并且对周原有过考察,戎、狄只不过是导火索,当时的周族和戎、狄对抗虽说打不过,但是真打起来戎、狄也讨不到什么便宜,我猜想他是为了保存实力和商王对抗才避免战争,为文王、武王灭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上是个人愚见。
到达周原后,公亶父建立了宗庙城池,设置官吏,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王朝。此时的封建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大大促进了周族的强盛,其后季历继位,至朝歌觐见商王武乙,武乙赏金赐地。
季历
商朝当时也受戎、狄困扰多年,季历在得到商王武乙支持下攻伐戎、狄,一举击败了戎、狄众多部落,解除了他们对商周的威胁,商周关系达到了新高度。
随后商王文丁继位,季历向上次请战征讨戎、狄一样,再次向文丁请战征讨周边的部落,文丁当然同意,他一直想平定周围部落,稳定自己的权力,正好有人主动请战,很快季历大胜而归,文丁一听打了胜仗,封官赐地,季历也高兴,继续征讨周边部落,后面就是周边部落的接连投降。
这一两次还好,多次之后,文丁慌了,心想:“这人这么厉害,以后肯定对我有威胁,于是先下手为强”。找了个理由将季历软禁起来,不久之后就死了,这也埋下了商周仇恨的种子。
随后文王姬昌上位,在位的第一年,便进行了一次伐商战争,结果大败而归。他意识到力量还不够,就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并招贤纳才。通过这些措施,周在远近地方国部落中有了很高的威望。姬昌表面佯装臣服于商,其实暗中已积极筹备灭商大计。
姬昌
有次,姬昌要出猎,照例先占卜,根据卦象 ,这次捕猎所获之物并不是异兽珍禽,而是位能辅佐他成就霸业的奇才。
姬昌很奇怪,半信半疑地来到渭水南岸,不远处看到一位钓鱼的老者,这位白发老者心定气闲地稳坐在岸边钓鱼,但他的鱼钩却是直的,姬昌觉得很奇怪,便上前与其交流。
姜尚
白发老者便是姜尚,姜尚先祖是四岳之官,但到他这一代,家道中落,姜尚虽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却怀才不遇。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抱负,听说文王礼贤下士,便专门守候在这儿,他在此钓鱼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人交谈之后,文王认为他是可堪重任的大才,便将他请上自己的车,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国都。
姜尚被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 。文王采取姜尚的意见,孤立商,争取对商不满意的诸侯国,并大力征伐小国,巩固了后方,还灭掉了宿敌崇国,震撼了其他国家,并在沣水之西,建镐京。
镐京
这时候三分天下,周族实际已占据了其二,灭商的时机已渐渐成熟,但积劳成疾的姬昌却在这时候去世了。
其子周武王姬发上位。姬发在姜尚、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下,静待灭商的契机,即位的第二年姬发就曾率领大军进入商王境内,但因意识到时机尚未成熟,便没有大力征伐。
姬发
姬发继续积攒实力,上位九年后,为了检验和证实自己的实力,同时考验追随周族的各诸侯国的忠诚程度,姬发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大家都认为伐商时机已到,姬发觉得时机未到,遂即退师而归。
这次孟津誓师,姬发并不是想伐商,真实目的是检验自己的实力是否真的能成功伐商,毕竟当时的商朝兵力是自己的几倍有余,再一就是团结部落,鼓舞士气。
这次的孟津誓师后,众多部落公开举起了反对商纣的大旗,并利用各种机会,鼓舞士气,鞭挞纣的罪恶,为伐商大造舆论。
纣王残杀了很多亲信重臣,大失人心,气数已尽。
姬发和姜尚认为灭纣的时机已到,再次出师大举伐商。
公元前1046,姬发率大军集合,在离殇都70多里的牧野,举行了庄严的誓师典礼,并与商军会战于牧野。
牧野之战
周军士气高昂,战阵整齐,而商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主将无能,兵士多为乌合之众,大多是俘虏不久的奴隶。
两军一交战,商王军队纷纷阵前倒戈,武王乘胜追击,直捣朝歌,纣王在鹿台自焚而死,牧野大战以周的胜利而结束。
次日,姬发在朝歌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宣告商朝灭亡。
周,奉天命,掌管天下,西周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