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肿瘤学中,病人生存期是临床获益的金标准,但实际上要具体衡量肿瘤病人经过治疗是否获益是很复杂的,需要采用多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遵从循证医学的指导原则。常用的指标就包括我们常说的无病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等等。
所谓无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通常定义为病人经过治疗,随机选择某个时间直到肿瘤复发或因各种原因出现死亡,病人总的生存时间。PFS的优点在于它能反映肿瘤的生长(这个现象可能反映了肿瘤相关疾病或死亡的因果联系),可以于生存获益证实前被评价,不会受到后续治疗的潜在的易混淆的指标或症状影响。而且PFS的结果比生存期结果出现得更早,治疗过程中,病人一旦出现了症状,肿瘤复发了,过了无病进展生存期就要采取其他积极治疗手段,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PFS作为支持药品上市许可的终点指标角色随不同肿瘤而变化。在一些情况下,PFS延长可能是一个支持药品常规批准的可接受的临床获益替代终点指标,在其它情况下,它可能作为加快通过的反映临床获益的替代指标。需重点考虑的是治疗效应大小、治疗中的毒性方面、临床获益以及可利用治疗的毒性。
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指的是从病人确认患有疾病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该指标常常被认为是肿瘤临床试验中最佳的疗效终点。确认病人因病或其他因素引起死亡的日期通常几乎没有困难,并且死亡的时间有其独立的因果关系。如果在生存期上有小幅度的提高,可以认为是有意义的临床受益证据。作为一个终点,生存期应每天进行评价,可通过在住院就诊时或随访时,通过与患者直接接触或者通过电话与患者交谈来确认并进行相关记录,了解病人患病期间的生活质量和用药后各种症状的变化,了解并分析引起病人的死因。
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又称半数生存期,即当累积生存率为50%时所对应的生存时间,表示有且只有50%的生病个体可以活过这个时间。通俗地讲,就是指病人经过某种药物或治疗手段治疗时,只剩下一半(50%)的病人的生存时间。如果有9个病人(奇数),按生存期从短到长排列,第5个病人的生存时间就是中位生存时间;如果有10个病人(偶数),按生存期从短到长排列,第5、6个病人的生存时间就是中位生存时间。
目前包括肿瘤在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已经进入循证医学时代,评价一个治疗方案或某一种药物是否有效,要看病人经过治疗后症状的改善、生存的获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等,衡量的指标是多方面的,但也并不是杂乱无章,其中有诸多指标已经被WHO(世界卫生组织)、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SFDA(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等机构所接纳采用,常用就有中位生存期、总生存期、治疗失败时间、无病进展生存期、整体生存期、客观应答率等等,具体可以咨询肿瘤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