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最重要的纪年方式,在公历普及之前,中国古人纪年用的多是皇帝年号。
而年号的命名颇有讲究,自汉武帝确立年号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从未间断。年号可以表示这位君主的特点,也可以表示对内政军事的期盼,比如汉武帝征伐匈奴时代用的是“元狩”,王莽篡位前夕主导朝政曾用“居摄”,汉献帝时代天下动乱便用了“建安”。
今天我们要说的唐代皇帝所取年号很有特点,李唐皇帝的年号多与《周易》有关,这是为什么呢?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经典巨著,是儒家道家同时所重,自汉代以后,被文化思想界所重视。历代王朝皆在中央设立“太卜”“太史令”等官职,专门负责用《周易》起卦进行占卜预测,作为皇帝大政方针的重要辅助。
唐朝作为继隋朝之后兴起的王朝,历代皇帝皆重视《周易》,我们看唐朝皇帝的年号,很多都和《周易》有关。
唐太宗的年号“贞观”,取自《周易》“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唐高宗的年号“咸亨”,取自《周易》“含弘广大,景物咸亨”。唐睿宗的年号“文明”,取自《周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唐代皇帝对于《周易》十分重视,太宗时代确立了以《周易正义》为基准的易学体系,后世唐朝皇帝对于易学也多采取信任的态度。
唐代宗平安史之乱,重用了易学大师李鼎祚,而唐代宗本人就精通《周易》。
唐朝皇帝尊崇《周易》,除了《周易》自身具备的“通于天”的属性还有政治考量,尊崇《周易》是关陇军事贵族李家自抬身价,尊崇道家玄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不止李唐皇帝,中国历史上取《周易》词汇建立年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清朝的“天命”“道光”等年号。有人统计过,中国古代皇帝年号取材最多的是《尚书》,其次便是《周易》。
更有甚至,连日本天皇的年号也有不少取自周易,我们熟悉的明治天皇,即取自《周易》“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日本学习唐文化,从公元七世纪以后日本天皇开始使用年号,他们的年号定法与中国相似,我们熟悉的日本“平成天皇”,平成二字取自《尚书》。
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和发掘,就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周易》蕴含的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