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乾隆喜欢西洋玩意,为什么还要闭关锁国?

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这个人,是很喜欢从西洋带来的小玩意的,那为什么还要下达闭关锁国的命令呢?而且在马嘎尔尼来华请求通商的时候,乾隆还是选择了拒绝呢?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乾隆虽然喜欢一些西洋来的新奇玩具,但是他作为一个帝王,肯定是有他的考量的,他不可能仅仅凭自己的喜好就去更改国家的大政方针,闭关锁国是一件很重要的政策,肯定是有他的合理性的。

乾隆为什么要闭关锁国?


乾隆皇帝一生是辉煌灿烂的一生,在他的执政下创造了政绩,更为重要的是他将中国封建王朝的经济文化推向了顶峰,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而且这也是后来的人称赞乾隆皇帝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但乾隆皇帝也是最被后人诟病的封建帝王之一,就是因为他闭关锁国政策的全面施行,是乾隆执政一生作出的最为错误的选择,这一政策不但为大清王朝之灭亡埋下伏笔,更是将中国拖入了落后挨打的局面,使得华夏沉浮百余年。


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乾隆时期闭关锁国仅仅是因为乾隆皇帝夜郎自大,愚昧无知,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应该结合乾隆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乾隆皇帝为什么要施行闭关锁国政策,这样才能进一步分析闭关锁国的前因后果,以及它带来的不良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的起源


事实上,我们必须来了解闭关锁国的概念,其实这个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如果我们按照乾隆时期闭关锁国的标准来看的话,那其实从元末开始,甚至是贯穿了整个大明王朝,这样的闭关锁国都一直存在着。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人就要反对我了。不对啊,那照你这么说,那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算什么?那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一种走出国门的官方行为,我们中学时期的课本就提到过,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为了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所以这怎么能称为是开放呢?


这时又有人会说:那“隆庆开关”呢?确实,这是一次开放行为,但是开放的只是福建月港的一个小港口啊,而且开放后的规定是非常严格的。而且因为隆庆开关,才给大明王朝的灭亡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隐患。

讲到这里,我们就意识到,闭关锁国肯定不是从乾隆皇帝开始的,闭关锁国是一个历史的长期问题。


那么让我们将眼光聚焦于大清王朝。历史上,大清王朝立国初期的时候,东南沿海是有一些动乱的,所以才实施了海禁,也就是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后来,康熙皇帝解决了东南部分的问题,所以闭关锁国的政策也就放松了下来了。


而且,历史上记载的康熙皇帝,是一个比较开明的人,而且他也很好学,他对西方的学科是很有兴趣的。所以,在康熙皇帝时期,社会是比较开放的。但是在雍正皇帝时期,情况又有些不同了。


因为在雍正皇帝时期发生了一件传教士的教会冲突的事件。这个事件往大了说,就是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关系的,实际上是西方相对开放的思想,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产生了冲击,这样的事情是统治阶级最为担心的,所以,当时的传教士被驱逐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来说,对于人民的思想控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甚至是国之根本,到了清王朝,这样的现象就更加明显了。因为满清本来就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以就使得大清朝的统治地位的正统性和合法性一直遭到非议,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清朝建立之后,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起义会那么多,这就成为了满清统治者心里的一根刺,使得他们有点如履薄冰的感觉。

不过,正是由于清朝的统治者有这种忧患意识,大清王朝的帝王们,尤其是前几代帝王,每个都励精图治。终于在乾隆时期,大清王朝像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到达了他的顶峰时期。但是,在这样的强盛之下,随之而来的就会有很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因为人口的迅速增长,人们的温饱问题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于是,这样的社会问题的催生下,反清势力又壮大了起来。

清王朝的社会问题和闭关锁国政策有什么关系?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闭关锁国政策,“锁”的是中国的对外贸易,那这与国民的思想问题,与当时的社会矛盾,有什么关系呢?而且,贸易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利润,难道乾隆皇帝不知道吗?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商业贸易上的巨大收益,乾隆皇帝肯定是知道的。在乾隆二十年的时候,乾隆皇帝曾就是否在江浙地区开关做过一次讨论。这就说明,当时的统治阶级以及各种官员,肯定是知道这个事情有好处,所以才会进行讨论。所以,我们不能觉得清朝实行闭关锁国,就是因为乾隆皇帝和当时的大臣们不懂贸易。


那这就很矛盾了,既然知道贸易有好处,而且好处还很大,那为什么还要继续选择闭关锁国呢?


这就和我们前面列举的史实有关系了。让我们来想一下,如果闭关锁国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要和外国人接触,那中国的国民就有了与外国世界接触的机会,在与他们进行贸易往来的同时,他们的一些思想文化必然也会传入中国。就是因为这些新式的思想文化,让本来就敏感多疑的乾隆皇帝更加不放心。所以,他为了杜绝外国先进的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他就要把这一切扼杀在摇篮。

这其中,尤其是西方的思想文化,是完全与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背道而驰的,是当时全国公认的悖论。但是即使是被看作悖论,也有很多人会被这种新潮的思想所吸引。因此,限制贸易就成了非常必要的举措。所以,从那时候起,“一口通商”就成了一种基本国策。而清政府对这种政策的解释是“海防重地禁止商业活动。”


但是,从当时的国际局势看来,怎么会有什么过于强大的势力会威胁到强势的清王朝呢?那么,从这个方面看来,“闭关锁国”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钳制人们的思想,而并非为了加强海防。

闭关锁国有什么危害?


那么,我们作为后来人,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闭关锁国给清王朝带来的,完完全全是负面的影响。


如果说是为了海防,在英国人的坚船利炮下,再紧闭的大门也会被打开。但是,虽然在海防方面没什么成效,但是在钳制人民思想这个方面,却是成效显著的。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之前被实行的非常好,所以一直就这样实行下去。这就导致,这样的政策其实上是将清王朝彻底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并且对于外部世界的巨大变化,国人更是一无所知。


不仅仅是国人对外界世界不感兴趣,甚至连当时的朝廷官员,那些被称为国家精英的人,他们更是这样。所以当外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将满清紧闭的大门打开之时,他们震惊害怕之余,才发现自己做错了。

但是,能有这样先进觉悟的人也不多,更多的人是继续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依旧拒绝外国先进的科技与文化。这样,就使得清朝在改革的路上步履维艰,直至最终覆灭。


作为当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闭关锁国政策的倡导者--乾隆皇帝,应该对日后清朝的落后负主要责任的。


所以,乾隆皇帝即使很喜欢那些西洋玩意,甚至把很多都作为自己珍贵的收藏品。但是,在闭关锁国这种国家大事上,他还是不会和自己的个人爱好混为一谈的。而且,当时最先进入蒸汽时代的英国,当他们将自己最先进的机器交给马嘎尔尼,想要将它们带入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时,这里的君主对他们的表现却是很不屑一顾。


这是一次中国封建古老思想和西方先进思想的碰撞,因为对乾隆皇帝来说,蒸汽机又不能种粮食,所以对于我们这样的农业国家其实是没什么作用的。因此,乾隆皇帝也不会让外国的先进机器传入中国的。况且,闭关锁国也会起到钳制人民思想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我们强调历史人物有他的时代局限性,有他的思想局限性。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也被当时的固有思想所蒙蔽,甚至没有一些高瞻远瞩的眼光,实在是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