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精讲

小序

说起仲夏,人们又不由得想到火热的太阳,葱茏的树木,豪放的暴雨……然而,词人这首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却展现了仲夏之夜这一夏天温柔的一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课代表划重点:

字:坦夫、幼安

号:稼轩

称号:词中之龙

苏辛:苏轼、辛弃疾

济南二安:辛弃疾(幼安)、李清照(易安居士)

作品集:《稼轩长短句》



创作背景

辛弃疾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前23年是在自己的故乡山东历城度过的;

从少年到壮年时期是在辗转各地为官的过程中度过的;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四十二岁的辛弃疾退居江西(先后住在上饶、瓢泉),开始了长时期的半隐居生活(虽然间或有出仕的行为,但所持续的时间都不长)。


因此,不做细分的话,辛弃疾在江西度过了二十余年。他的大部分词作都产生于这一阶段。


因贬谪而退隐江西上饶的辛弃疾,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格局,兴建了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归隐后的辛弃疾,平时就在农庄里饮酒、赏花,偶尔也会主动外出寻亲访友,亲近大自然。


上饶县西四十里有一座黄沙岭。岭上有两处泉水,几十亩农田。一天半夜,辛弃疾途经黄沙岭,眼看月朗星稀,耳听蝉鸣蛙唱,鼻子又嗅到了丰收的田野里散发出的稻花香,兴致大发,乃作此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译文】

夜晚行在黄沙岭的路上

标题点出了以下信息:

时间:夜晚。

地点:黄沙道。

事情: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明月别枝惊鹊


【注释】

明月:明亮的月光。

别枝:横斜的树枝。

惊:惊动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风半夜鸣蝉

【译文】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译文1】 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译文2】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仿佛在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思考: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又是谁“听取蛙声一片”?

两种译法,我更倾向于上面的译文2。


七八个星天外


【译文】天边星星闪烁,忽明忽暗


两三点雨山前


【译文】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

【注释】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社庙丛林。社,土地庙。

【译文】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


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忽见: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同:风吹扫地见牛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译文】

在转了弯穿过溪桥后才忽然看见。


赏析

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

看到了--明月高挂、绿树环绕 、喜鹊惊飞

闻到了--稻香扑鼻

听到了--蝉鸣、蛙唱


正轻松愉快地走着,突然天降骤雨,正着急无处避雨,匆匆上了小桥,才看到茅店在“路转溪头忽见”,惊喜之情自是溢于言表。茅店立见,让人眼前一亮,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的上阙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构成了一支悦耳的夏夜田野交响曲,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夏日给人的感觉是燥热,而这首词作者描绘了夏天的夜晚,清风、蝉鸣、明月、雨点,给人清幽之感。


全词不用一个典故,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但读起来飘洒隽逸,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让人兴致盎然。


思想感情

整首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