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传统的制作方法中,使用艾绒更多。师傅们边搅拌色浆边往里面一丝一丝地添加艾绒,它主要起到两个作用,一是支撑,就像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经过反复捶打后,艾绒、朱砂和蓖麻油均匀地混合到了一起,印泥才经久耐用。其次,还有吸附作用,植物纤维中的导管结构就像毛细血管一样,可以充分地吸收印泥中的颜色。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出现了“藕丝派”印泥,以“自怡印泥”与“十珍印泥”为代表。
自怡印泥价目表
十珍印泥价目表
前者是夏宜滋创制的,据文献记载,制备藕丝时要先准备一锅沸水,然后将藕梗折断拉丝,放进沸水当中,几分钟后,将积攒的藕丝捞起来晒干剪断,揉搓备用。一担藕梗差不多能制作半两印泥,如此耗时耗工,直接导致藕丝印泥价格昂贵。徐寒光先生制作的“十珍印泥”在当时的上海滩,能卖到每两(指旧称16两制)15万元,比黄金还贵!
十珍印泥
可能因为产量太低再加上有能力买的人太少,不久之后,藕丝印泥的配方就失传了。
2009年,作为龙泉印泥第六代掌门人,老中医缪德根将目光聚焦到这款失传已久的印泥上。他花了两年多时间寻找制作藕丝的方法,选梗、拉丝、浸泡、漂洗、干燥……其中,最为困难的还是抽丝。一个人每天抽丝8小时,半个月抽出的藕丝才能满足150克印泥的制作需要。不过,也正是因为遵循古法,精益求精,龙泉印泥才具有冬寒不凝、夏暑不化、燥热不干、阴雨不霉的独特品质。
缪德根正在捶打印泥
当然,藕丝不仅能用来制作印泥,还能织布。在东南亚地区,就存在着这样一种小众的藕丝织物,它的透气性和吸汗性都比较强,很适合夏季。
用藕丝织出来的布
但由于纤维易断,工人不仅要手动拉丝,还需要手动纺丝,制作一条围巾,能用掉9200根莲梗,花费2个月时间,价格更是高达2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