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是一部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显著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闻名遐迩的不朽著作。
夏洛蒂在书中成功地塑造了简·爱这位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由平等的妇女形象。
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居舅妈家,备受不公,后来被送到劳渥德孤儿院。在那所名为慈善机构的寄宿学校里,简·爱受尽磨难,但仁爱之心不泯,也进一步磨砺了她反抗邪恶的斗争意志。后来,简·爱无论是在桑菲尔德做一名家庭教师,还是在圣约翰家,她都自尊,自爱,自强。在爱情上,她重视与罗切斯特的“友好坦率”,而不是万贯的家财和显赫的门第。简·爱还拒绝了圣约翰以上帝的意旨为理由,而不是出自内心心心相印的真爱而提出的求婚。最后,简·爱终于与她一心深爱的被烧伤致残,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结婚,得到了她甘愿为之献身的高尚纯洁的爱情。这位长相平凡,身材瘦小的女子,在夏洛蒂细腻流畅的笔下所展示出来的善良,温柔,坚贞,坦诚的迷人魅力,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简·爱,这样一位如此平凡,却又如此不平凡的女孩。对生命的热爱,对真爱的执着,她身上的任何一点都足以使她成为一位永远能留在人们心中的女孩。难怪连文学巨匠萨克雷都说:“《简·爱》使我非常感动,非常喜爱。这是我能花好多天来读的第一本英国小说。”
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作为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她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更为人们所赞赏。
在里德太太家,10岁的简面对舅母、表兄妹的歧视和虐待,己经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当她的表兄殴打她时,她勇于回击;当舅母嚷着叫自己的孩子远离她时,她高喊“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当她被囚禁在空房中时,想到自己所受到的虐待,从内心发出了“不公正”的呐喊。在孤儿院,简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海伦·朋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海伦·朋斯虽遭迫害却信奉“爱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痹下没有仇恨,只有逆来顺受。而简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她们的教师深恶痛绝。她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她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充分表露了她不甘屈辱和不向命运妥协的倔强性格。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
倘若此刻让我想想小时侯的事情,恐怕不论是有好处的,还是没好处的我都会忘得精光。
近来,我看了一本书是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那里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故园”。
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鲁迅童年的事情。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被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之后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家、三味书屋、当铺”来回跑。在这期中,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子凌公公、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期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了解了鲁迅的童年,我觉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先更易懂了,因为我已经初步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头一尾的小引和后记,一共有十二篇。刚开始看这本书是一页一页、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之后看,但之后我发现有几篇文章太深奥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过去不看。但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猫鼠》吧,我虽然能够从文中看出鲁迅对小动物的关心、爱护,但是我却看不到更深层的意思——《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还有,《无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能够从导读中理解一点意思,主要还是为了讽刺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今天我读了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深受感触。即使读完,脑海中还是不断浮现着书中情景。
这本书写的是主人公鲁滨逊在家人的阻拦下偷溜出家里进行了四次死里逃生的航海旅行。他航海的目的地是伦敦,在途中他遇见了巨大的风暴最终获救。第二次航海是要去非洲经商,在中途遇见海盗,遭海盗袭击被俘当了两年的奴隶。虽然在海到群中生活了两年,但他还是不曾放弃逃脱。再一次机会下他乘机逃脱到达巴西,买了一个小庄园开始了庄园主生活,这就是的第三次航海。第四次出海是要去非洲贩卖黑奴,遭遇风暴,作为一个唯一的幸存者依靠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最后离开海岛。鲁滨逊是因为他自己的顽强拼搏,乐观面对生活的心态,超乎想象的意志力,而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二十八年,她勇于与恶劣环境做斗争,他在逆境中锻炼自己使自己成为了一位不平凡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使我感到震撼,这是一种心灵上的震动。
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像鲁滨逊如此吗?当我们遇到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有勇于面对要不屈不挠地尝试。他启示着我在逆境当中不要悲观失望,而要努力要看到积极因素,竭尽一切去争取希望,在事情还没有确定之前不可以放弃希望,要坚持不懈,只要有一点希望就决不放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一直保持潺潺地活水。作为一名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今年,学校给每位任课老师都发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是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专著,但是一点也看不出理论的痕迹,全部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当了教师我才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而我又哪里来的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提高自己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河流。读书,不只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更是要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材,那么就要读一些学术著作。一些优秀老师教育技巧的提高,就是因为他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只有自身的科学知识具备,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关注学生个人的发展。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说中的一个个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质而感动。这本小说没有任何的的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的虚伪的说教,却通过对生活的朴素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爱国者》这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贫穷的意大利青年,从小就被卖到戏班子,受尽了虐待。一次,戏班子到西班牙,他趁机逃了出来。在西班牙领事的帮助下,他登上了开往意大利的船只,与一群来自各国的达官贵人同坐在二等舱中。船上的乘客们了解他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他,纷纷给了他一点钱。正当他庆幸有了这些就可以吃一顿饱饭时,他听到了那些给他钱的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国意大利,于是那小男孩就毅然地把这些钱愤怒的扔了出去,并高吼到:“我不要说我们国家坏话的人的东西。’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这个小男孩宁可挨饿,也要维护自己祖国尊严的行为而拍手叫好。
我由此想到不少这样的爱国者。南宋名将岳飞,他少年时就立志“精忠报国”,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忍辱负重,含冤而死;边防叔叔为了领土的完整,不怕流血,牺牲,赶走了入侵我国边境的侵略者;多少体育的健儿,为了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赛场的上空,忍着伤痛,奋力拼搏。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励着无数国人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