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诗仙”三上黄鹤楼,道不尽的离别伤愁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喜饮酒作诗,乐交朋结友,“一生好入名山游”

据安旗所著《李白年谱》记载,“诗仙”李白三上黄鹤楼,均时间可考、有人陪同,且留下名诗三首:其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共同见证着李白人生的颠沛流离。

一上黄鹤楼,三月下扬州

每个少年都有一个“剑侠梦”,李白也不例外,在25岁左右(公元725年),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背着宝剑告别双亲,开始漫游天下。

出游第一站即为金陵(今南京),在这里李白遇到了孟浩然,两人相见恨晚,互留联系方式,便于往后来往。

两年后,李白来到神往已久的“云梦泽”安陆县,通过搜索附近的名人,做客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府上。

许圉师有一孙女,才貌俱佳,正待字闺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追求她的公子王孙络绎不绝。李白,才华横溢,风度翩翩,能文能武,既有书香气,也有大侠气。男未婚女未嫁,一看就来电。很快李白入赘许家,两人喜结连理。

也许觉得自己的老婆太漂亮,怕别人惦记,婚后,李白带着靓丽的许夫人隐居白兆山,一起读书、一起击剑,看日出日暮,等待良机,随时出山。

就在此时,故人孟浩然发来信息,告知李白自己将取道江夏去扬州。两人随即约定,在江夏见面。

见面后,李白陪着孟浩然在江夏城内游玩,品美酒、偿佳肴。几天后,两人一起登上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故人孟浩然从黄鹤楼下面的码头上船,顺水往东去扬州远游。故人的孤船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我站在原地久久凝望,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李白的心情有点复杂,既羡慕又留恋,羡慕孟浩然的扬州之行,同时留恋和牵挂孟浩然这个故人。

二上黄鹤楼,西飞帝王州

约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李白第二次登上黄鹤楼送友人,只可惜这个友人的名字已无从考究。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正当冬季,雪花点缀着翠云裘衣,我在黄鹤楼携酒送你。你马上就要像那黄鹤一样振奋玉羽,西飞到长安城(帝王州)去。我虽然是凤,却无琅玕来充饥,用什么来赠送你远游呢?只好徘徊顾影,泪满汉江,留恋难别。

此时,李白已经在安陆隐居九年,政治上毫无进步,不得志也不顺心,内心焦虑不安。从诗中不难看出,李白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和钦慕其到帝王州(即长安,今西安)的依依不舍。同时,还有友人对李白的牵挂,“太白啊,我已经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往长安,希望你也早日圆梦,与我团聚。”

送走友人后不久,许夫人因病去世。第二年,李白无奈,只好带着“十年蹉跎”的忧伤离开安陆。

三上黄鹤楼,长安不见家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在国破家亡的生死攸关,李白写下一些反映战乱的诗歌,并加入永王李璘的队伍。

李白虽在发现李璘闹分裂的苗头后选择离开,但依然被抓,关在浔阳监狱(今九江),后流放落后、荒凉的夜郎国。“无巧不成书”,就在途径奉节县(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时,接到皇帝大赦天下的诏书,李白就在被赦之列,调转船头即往回赶。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一首名扬千古的快诗,船行得快,顺风顺水;心情愉快,庆幸被赦。

迅速到达江陵后,转荆州,至武汉。这天,一个姓史的郎中陪着李白又一次登上了黄鹤楼。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一旦成为贬滴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因发表的意见触及到某些权贵的利益,被贬至长沙国,做长沙王太傅(即老师)。李白此处用典,既是说贾谊,也是说自己。

皇帝虽在长安,但“安史之乱”未完全平息,自己的家人还在流放。听着伤心的曲子《梅花落》,有种“透心凉”的感觉。

这首诗,含蓄的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意境优美、令人感伤。

登楼诗作,离别伤愁

在古代,交通、通信均落后,“相见时难别亦难”,想见不能见,相见难别离。

在今天,科技如此发达,相互之间见面很容易,即使短时间难于见面,也可以通过打电话、发视频、聊消息等多种形式,快速与亲朋好友取得联系。

与古人对朋友的这种留恋、深情相比,今人往往匆匆而去,离别伤愁越来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