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由四部分组成即:路基、垫层、基层、面层。
一、构造特点
一)路基(填料)
1、路基分类
路基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土方路基、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
路基断面形式有三种:
1)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2)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又分全路堑、半路堑、半山峒三种形式)
3)半填、半挖:横断面一侧为挖方,另一侧为填方的路基。
2、路基填料
采用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有机质的细粒土是应掺加石灰或水泥改善。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注意排水。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整平层厚度一般为10cm-15cm,材料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
二)垫层
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环境下,水泥混凝土道路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
1)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应设置垫层。(其差值即为垫层的厚度)
2)垫层的宽度=路基的宽度(其最小厚度为15cm)
3)防冻垫层与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三)基层
1、基层的作用:
1)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导致的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2)与垫层共同作用,控制和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3)为混凝土路面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基础,改善接缝的传力能力。
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
1)特重交通道路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
2)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
3)中、轻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或石灰粉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采用排水层)
2、基层的宽度
当采用小型机具施工时应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cm。
当采用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应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50cm。
当采用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应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65cm。
3、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集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四)面层
面层混凝土的分类:
1)普通(素)混凝土
2)钢筋混凝土
3)连续配筋混凝土
4)预应力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混凝土面层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会产生胀缩。
混凝土面层应设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接缝,形成一块块矩形板。
一般相邻的接缝对齐,不错缝。
纵向接缝一次铺筑宽度<路面宽度时,应设置拉杆(螺纹钢)。
一次铺筑宽度>4.5m时,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与线路中线平行。
横向接缝分为三种分别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
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
快速路、主干路的横向胀缝应加设传力杆。
在临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板厚改变处、小半径曲面线等处,应设置胀缝。
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应设置传力杆(圆钢)。
在自由边处,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90°的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雨水口和地下设施的检查井周围,应加设配筋补强。
抗滑构造: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