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孺子可教也话张良:圯桥遇黄石公点拨授书,十年研习悟透兵法要诀

刘季听说东阳宁君、秦嘉立了故楚国贵族的后代景驹作了张楚王,在留县扎营,并且秦嘉已经控制了泗川、东海两郡,于是率军去投靠秦嘉,想借兵回攻丰邑。这个时候张良也已经聚集了一百多个年轻人,一起去投靠景驹。在路上,刘季跟张良相遇了。这是两大天才之间的初次见面,张良跟刘季谈论《太公兵法》,不曾想刘季都能领会!!可见刘季虽然文化不高,但是智商很高,悟性很好!先前张良曾把他的这些研究理论跟其他的将领分享,其他人都听不懂,于是张良兴奋地说:“沛公真是天纵英才啊!”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于是张良打算跟随刘季,不再他往。

一千年以后的韩愈在他的著名杂文《马说》中这样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张良是不世出的谋略天才,而刘季是不世出的统御天才,张良就像善于弹琴的俞伯牙,而刘季就像善于听琴的钟子期。张良有满肚子的学问和谋略,但是很少有人能理解他。刘季没大有文化,但是头脑很好用,思路灵活,一点就透!他还有一双能听劝的耳朵!刘季的领导才干是上天特别垂青他而赐给他的,跟他的出身关系不大。

张良的天才乃是累世积成的:他是正儿八经的贵族出身,祖父、父亲先后作韩国五代君王的丞相。张良二十多岁时韩国灭亡了,他没有机会再做韩国的丞相。张良家族跟韩国有着极深的感情,以至于韩国灭亡之后,他对秦朝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他一心想为韩国报仇雪恨!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全国巡游,张良雇佣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用事先造好的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狙击秦始皇的座驾,不料,大铁锤只砸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全国搜捕行刺者!

张良这位铁锤版的荆轲于是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他逃到了下邳,然后隐姓埋名。张良曾经在一个桥上闲游,有一位老人,穿着粗布衣服,走到张良跟前,故意的把鞋子甩到桥下边,然后跟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对这位老人的举止感到非常的诧异,因为自尊心受到了冒犯,就想打这位老人,但张良还是心生恻隐之心,因为看见这位老人实在年纪很大,就没有动手,而是到了桥下边把鞋子取上来。

老人然后说:“给我穿上鞋。”张良心里想,鞋都取上来了,那就好事儿做到底吧!于是张良跪下来给老人穿上鞋。老人穿好鞋以后就笑着走了,张良却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道刚才发生的事情是什么意思,他站在那里仔细思索着。不料,老人走了一里地以后又返回头来,走到张良跟前,说:“你这孩子是可教之才!五天以后天亮的时候,你我在此相会。”

张良虽然感觉很奇怪,但还是跪下来说:“好的。”

五天以后,天快亮的时候,张良去了,不曾想,老人已经在那里了。于是老人看起来很生气地说:“跟老人约好了,却比我到得还晚,是怎么回事呢?五天以后早点儿来!”

张良心里想,老人说,我去得晚,那我就早去两个时辰,鸡刚刚打鸣,张良就到了,没想到老人又先到了!老人又看起来很生气地训斥了张良一番:“来晚了,是怎么回事?五天以后再早点儿来!

张良心里想,早晨三点来还嫌晚,那我晚上也别睡觉了,半夜以前我就赶过去,于是张良不到半夜就赶到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到了。这次,老人没有再训斥张良,反而笑着说:“就该这样啊!”

老人从怀里拿出一本书来,说:“读这本书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你可以发迹。十三年以后,小伙子你再来见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老人说完就走了,没有留下别的话。张良再也没有见过这位老人。张良天明时看老人给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于是就常常学习、诵读它。

上面所述就是张良年轻时“圯桥三进履”的故事。

张良一生中有几个转折点:

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张良面对着国破家亡的艰难局面;

公元前218年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失败,开始逃亡之旅;

在下邳时遇见黄石公,人生开始出现转机;

秦末动乱,公元前208年投靠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施展自己的才华;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以后,急流勇退,进入半退休模式。

黄石公是张良人生中遇见的一个贵人,而这个贵人不是某位公卿伯侯,而是一位穷人打扮的老人。可见贵人常在平常人间,机会总是留给有预备的人。奇阶想,当时张良的名声一定传到了黄石公的耳中。对于秦政府而言,张良是一级通缉犯,但是对六国的后裔而言,张良是名副其实的大英雄,值得人的崇敬和尊重。黄石公在听说张良的事迹以后就默默地观察这个年轻人,他觉得这个年轻人敢于刺杀秦始皇胆量和勇气都可嘉,但还是太年轻气盛了!需要多加磨炼才可。

黄石公也一直在找自己学问的继承人,但一直没有找到。直到他观察到了一位举止不凡的年轻人,在他细心观察张良一段时间以后,才决定给这个年轻人考考试,看看他够不够资格接受自己平生所学的。也就是说,不是谁都能入得了老人的法眼的,其实,老人在跟张良接触之前,就在心里暗暗地看好张良了!最后的试验只不过是对自己判断的一个评估和确认。

老人需要的是自己的学问后继有人,张良需要的是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老人需要可教之人,张良需要贵人的指点。两颗寻求的心灵在下邳的一所桥上相遇了:老人要给自己心仪的这位年轻人入学考试,张良要用自己这些年的教养和处世之道来答题。所以,“圯桥三进履”的故事并不是无端而有的。

那么,黄石公选门徒看中的是学生的什么?我觉得这是谦逊和忍耐的品格。且看这个故事,老人甩鞋到桥下,又让张良去捡。那么老人有没有对其他的年轻人也有过类似的举动呢?可能有。有没有让他满意的呢?应该没有。可能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会不屑一顾。怪老头!你故意把鞋扔到桥下边,又让我去捡,你是什么人啊?我可不伺候你!这很可能是大多数被试验者的态度,但是张良没有这样做。虽然张良开始的时候也有些恼火,想要打这个老人。但马上转念,因为打老人是不道德的。他的修养胜过了冲动,于是他耐下性子来到桥下,给老人把鞋捡回来。当张良来到老人跟前后,老人又让张良给他穿上鞋,这还是继续考验张良,张良的答卷很完美,他跪下来给老人穿好鞋,于是老人笑着离开了。

到底老人在教导张良什么?你要想成功,就要时刻保持谦逊,耐得住性子,就算在陌生人和贫贱之人面前也当这样。老人在张良面前很没有礼貌,如果换做年轻人这样做,很可能会挨一顿揍。张良可是标准的贵族出身的青年,他因为韩国灭亡,从贵族一下子变成了平民百姓。虎落平川被犬欺,张良人生中一定遇见过很多类似的事情,他都忍下来了。这一次老人的无理取闹,张良的谦逊和忍耐的表现并不是一时的做作,而是他常有的品格。苏东坡在他著名的《留侯论》中有如下精彩的论述:“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就是说,真正的英雄豪杰乃是遇到突发的事情而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样的人才能算做有大勇之人。无疑,张良在刺杀秦始皇以后,经历了很多事情,他已经不再那般血气方刚,慢慢地沉下性子来了!

一个成功者,一定要弯得下腰、耐得住性子,否则很难成功。张良在韩国灭亡以后,怀着深深的国仇家恨,散尽家财雇刺客刺杀秦始皇,把灭秦当做人生当中最大的事情来做。但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呢!血气方刚、一心想报仇雪恨的张良需要的是忍耐和等待。根据黄石公的说法,张良还需要等待十年,这十年就是磨性子的十年。这十年中,张良逐渐地从一个热血革命青年变成一位老成持重、胸有城府的谋略家。

黄石公后来让张良到桥上等他,有两次都训斥张良来得晚,第三次张良终于比老人早到了。这是老人在教导张良什么呢?一个字:“先”。兵法讲究“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就是强调“先”的重要性;战场上有一句话叫“兵贵神速”,只有早行动,才能更好地掌握主动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是讲究“先”。

黄石公叫张良五天以后天亮的时候在圯桥上等他,张良如期而至,并没有迟到。但是黄石公认为张良迟到了,并训斥了张良。为什么?张良的表现还达不到黄石公的要求,因为张良还没有读懂黄石公的深意。

然后,黄石公要求张良五天后再早点来,结果,张良鸡叫时分就到了,比先前早了两个小时。但是,张良的解题结果黄石公仍然不满意,因为张良还没有测透黄石公的心意。

等到这次又被斥责以后,张良恍然大悟,必须早到一个地步,就是黄石公都想不到的早,才能达到要求。所以,这一次张良半夜就到了!半夜就到了圯桥上,这是绝对的先,只有绝对的先才是黄石公所要的答案!

《增广贤文》里就说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乃是: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你做什么事必须出乎众人预料的更早一步才能占领先机,获得更大的收益。

今天的社会各行各业竞争非常激烈,想干出一番事业非常的困难。在自己的实力弱小的时候,必须忍耐,暗暗地积蓄力量,不跟任何势力硬拼,不失时机的利用各色人等和资源来默默发展自己地实力,收起自己的任何锋芒。当时机来到的时候,出其不意的把自己抛出,果断出击,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从此,没有人再敢小看你,你的档次和格局就上了一个层次。

黄石公教给张良的两个致胜诀窍:“忍”和“先”,其实重点还是在“忍”,在忍耐中提升自己生命的层次和实力,时机一到先声夺人一举致胜,这两者的配合乃是实力加上智慧和技巧的得胜。唯有忍耐到底的才有得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