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地球升温加快!之前努力都白费了?一文读懂全球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热浪侵袭、暴风雨、干旱、疾病、生态破坏……这些“天灾”正因为气候变暖的加剧而席卷着全球。尽管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殚精竭虑地对全球变暖提出了各种应对举措,并告诫人类如果状况愈演愈烈我们将面临的巨大后果,却依旧没有拖慢它“膨胀”的脚步。


升温1.5℃后的地球

会有多可怕?

说起全球变暖,就不得不提《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多国在法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美国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去年决定退出《巴黎协定》并推广美国化石燃料之后,这个协议力量削弱不少。


《巴黎协定》设定了双重目标,即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与工业革命前水平相比不超过2摄氏度,同时“尽力”不超过1.5℃。但是,由于现今已经升高1℃,按照第二项控温目标,人类活动所致温度上升今后不能超过0.5℃。更加悲哀的是,如果全球平均气温照现有速度继续上升,升幅可能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

那么这个1.5℃和2℃的底限,究竟意味着什么?

前述报告警告说,升温1.5℃,预计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26—77厘米;升温2℃则再增加10厘米,生活在沿海地区的数千万人将受到影响。升温1.5℃,中纬度地区极端炎热天气的温度可能会升高3℃;升温2℃,后者可能会升高4℃。

升温2℃可能会破坏全球陆地上约13%的生态系统;增加许多昆虫、植物和动物灭绝的风险;而将升温限制在1.5℃可将风险降低一半。升温2℃,植物、昆虫、动物和海洋生物都将“背井离乡”,远离当前理想的栖居地。

升温2℃,北极将每10年经历一到两次无冰的夏季;而升温1.5℃,这一时间为100年。升温1.5℃,珊瑚礁的数量将下降70%—至90%;升温2℃,99%的珊瑚礁将消失。


……所有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灾害,都将慢慢击毁人类的健康以及生存环境。

全球变暖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全球变暖是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但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却一直众说纷纭,比如,是否有地球运转轨道、太阳温度、火山排放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砍伐森林、臭氧污染、气溶胶污染等人为因素,又是不是主因?

为此,2015年NASA戈达德太空科学中心的专门进行了模拟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才是全球变暖最大的贡献者。


各个人为因素对全球变暖的效应

其实,早在2013年,IPCC就曾发布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报告引用文献总计超过1万篇,其中被引用的“最古老”的论文发表于1896年。由瑞典科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论空气中碳酸对地面温度的影响”(当时的科学界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称为碳酸。)这篇论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量化计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温度变化的影响。


瑞典科学家阿伦尼乌斯,第三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评估了1951年以来各种因素对气候变化的作用,评估结论认为:温室气体的贡献最大,1951-2010年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产生的增温作用可能为0.5℃-1.3℃;包括气溶胶降温效应在内的其他人为作用的贡献可能为-0.6℃-0.1℃;气候变化自然因素的贡献很小,大约为-0.1℃-0.1℃。

因此,IPCC在第五次评估报告中给出了一条重要的结论:人类活动极可能导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半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这里的“极可能”指的是信度水平超过95%)。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类活动导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半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结论的可靠性水平超过了95%。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为“人类活动导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半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那么我们犯错误的可能性低于5%。


知道了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这么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从法国科学家傅里叶19世纪初提出关于温室效应的假说,到全球气候变化进入政治和公众的视野,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各国也做出了各种应对措施。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努力,恐怕现状将更加不堪设想。


各国的应对措施:

非洲国家制订行动方案非洲大陆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乌干达环境部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增加在科技和公众教育领域投资,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南非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召开一次气候变化会议,有关气候变化的白皮书也将于2010年前完成,并在2012年前实施。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西班牙政府制订了“2004—2012年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战略”。瑞典计划至2030年全国所有汽车都不再使用化石燃料。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确定的目标是2025年实现碳零排放。葡萄牙已建起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与同等发电量的煤动力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近9万吨二氧化碳。德、法、意等《阿尔卑斯公约》缔约国也通过一项行动纲领,以应对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候变暖。美国出台应对措施美国政府拟出台一整套应对措施:启动“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体系;每年确定目标,最终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1990年水平,并到2050年再减少80%;此外,还将投资150亿美元开发清洁能源,发展安全核能与清洁煤炭技术。美国环保署将重新审议加州的请求,允许其率先实施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这将对美国10多个州产生示范效应。中国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中国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参与者,至今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3个环保方面的协议,广泛参与环保科研、技术、政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于2007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于2008年10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尽管存在波折与矛盾,但总体而言,各国还是正视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努力携手走上合作共赢的正轨。毕竟这关乎着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起来!全世界所有人


两个月前,据法媒报道称,国际研究人员通过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布研究结果,向人们发出警告:地球正在接近气候崩溃的临界点,不可逆转的温室效应将要发生。而在这次最新的报道中,科学家们又称这是对全球气温上升风险提出的最后一次警告!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面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如何能够达到全球稳定控制在1.5℃?

这就需要做到: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比2010年减少45%;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估计将提供高达全球电力的85%;预计煤炭排放将减少到无限接近零;能源作物需多达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略小于澳大利亚面积);到2050年全球排放量应达到零。

那么,全球需花费多少钱实现这一目标?前述报告称,为了将升温限制在1.5℃,2016年至2035年将涉及“能源系统年均投资需求约2.4万亿美元”。


未来,人类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大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安装力度,从而到2050年,让这些可再生能源为全球提供70%—85%的电力;与此同时,到2050年,煤炭在全球电力中的份额必须从目前的37%降至不超过2%。从技术、经济和政治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尽管大多数科学家研究认为,目前的事态已经不可逆转,无法阻止全球变暖,但我们还有机会、有能力让气候变暖慢下来。为了我们生存的地球家园,从各国政府、研究人员、社会团体、公共机构乃至普通人,都可以为1.5℃的小目标努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