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三山夹两河的甲河故事


夹河在夹河镇的最南端,隔汉水北岸与陕西相邻,其属集镇、行政村、镇等名称。

夹河原名柳竹城。传说是因早先当地柳、竹颇多,故名。那么,夹河地名是怎么来的呢?

夹河自古以来,最能吸引人眼球的是,其独特的“三山夹两河”的地理地貌特征。

三山指湖北这边的樟华山、金銮山,以及陕西那头的麻虎山。两河则为汉水及其支流金钱河。

在这里,金钱河由北往南顺流而下,拦腰和由西向东奔流而去的汉水相汇,两河的两岸均是数百米高的峡谷。远远地看去,两河如同巨大的倒“丁”字深嵌在从左到右的麻虎山、金銮山、樟华山三山之间,天然形成蔚为壮观的“三山夹两河”的自然景象。

夹河,正是因为河夹于山而得名。

唐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杜甫、苏轼、苏辙等人曾经路过此地。或许受到此地自然景观的感染,他们均即兴作了诗,如诗圣杜甫的诗《过天桥栈道》:“天桥栈道三百丈,待到柳州池畔息。绝壁虹跨四千年,前帆已过金銮山。”诗中,天桥在上津北往漫川去的十里处,柳州即指上津,金銮山即在金钱河与汉水相汇的两河口处。

夹河一带,据记载最先为古集镇,明朝称之为夹河。清朝于此地设关卡,故亦称夹河关。后来还设有基层行政机构,如堡、区署、镇等。

关于夹河地名的由来,民间还有传说,不过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相传很早以前,在郧西境内的金钱河下游将与汉水汇合的地方,有一个月儿潭,潭水深不见底。

有一年夏天,金钱河发大水,汹涌的河水冲挤着两边的山根奔腾而下,流经月儿潭,却像遇到了回水湾,河水打起旋儿,溅起高高的浪花,在浪花里有一个簸箕大的老鳖口吐云雾,上下翻腾,发出嗷嗷怪叫。

从此,附近的人们,再也不敢从潭边上过了。有的人逢初一十五,还烧香纸,祈求老鳖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不知过了多少年,月儿潭附近有一个放牛娃,其憨厚胆大,从不信邪,不怕鬼神,他不相信潭里真有鳖怪,常常赶着牛到潭边饮水,玩耍。

一次,他在潭边割草,天色已晚,见潭水风平浪静,月亮倒映在水潭中,又明又亮,十分好看,竟忘了回家。

他看啊看啊,不知过了多少时间,突然,月亮不见了,水面上翻起了滚滚浪花,放牛娃一见,哎呀,莫不是真有妖怪出来,就躲到大石后边,悄悄紧盯着水面。

不一会儿,上来了一条水桶粗的金色鲤鱼,在潭里游了两圈,又立起半截身子四下观望一阵,头一晃钻回水里。

过了一会儿,潭里翻出了更大的浪花,浪花中浮起了一张八仙桌,桌子上还摆满了酒菜,又浮起了几把椅子,接着上来了两个小鳖和一个老鳖。那老鳖,眼若铜铃,浑身乌黑。它们坐在椅子上,饮酒作乐,隐隐传来阵阵音乐。

放牛娃一看,哇,真有妖怪!还像人一样的享乐呢!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捡起个石头朝酒桌上砸去,打得盘飞壶歪。鳖们猝不及防,大惊失色,怪叫一声翻进水中。

放牛娃哈哈大笑,跑跑跳跳回到家里,向家里人诉说了见闻,家里人害怕极了,叮嘱他以后再也不要到潭边去。

第二天,人们发现月儿潭的水变红了,还漂着不少金色的鱼鳞。

又过了两天,放牛娃不见了,家里人四处寻找终不知下落。大家肯定地认为老鳖害死他了。

放牛娃的哥哥发誓要杀死老鳖为弟弟报仇。可是,潭大水深,怎么才能杀死老鳖呢?他四下找办法,发现有人用石灰倒在水里闹鱼,心想,石灰既可闹鱼,就能闹死老鳖,回家后弄了许多的石灰,倒进潭里。月儿潭的水就像烧开了一样,咕咕嘟嘟,蒸气腾腾,无数的大鱼小虾漂在水面上,可就是没见着一只鳖,放牛娃的哥哥只好望水兴叹。

过了两天,一个书生乘船从金钱河上游路过月儿潭,有一老者在岸边喊叫停船,书生叫船靠岸,见老者浑身创伤,两眼糜烂,行走不便,双手抱着个大泥坛。老者央求书生,将泥坛带到金钱河与汉水的交界处,放入水中,并拿不少银子作谢。书生见他可怜就照办了。

自此以后,汉水和金钱河里就长满了鳖,鳖的别名叫甲鱼,慢慢地这个地方就叫甲鱼河,简称甲河。甲河这地方,一行一行的山,把汉水和金钱河紧紧地夹着,后来人们又形象地改甲河为夹河了。

夹河镇之名,是因驻地夹河居委会(原名夹河关)之名而来。隶属十堰市郧西县,在县南部、汉水北岸。西、北、东、南四面与本县的景阳乡、六郎乡、马鞍镇、羊尾镇相连,而西南面则和陕西安康市白河县的麻虎镇相邻。

夹河镇属山地、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在东北部厂山,海拔1125米,最低处则在东南部汉水边的腰滩河,海拨168米,平均海拔480米。主要的河流有汉水、金钱河等。

夹河镇明朝时期属上津县。清朝上津县省人郧西县属县西乡。民国时期属县五区、夹河乡等。

1947年为县第六区。1958年为光辉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夹河区。1975年撤区,析置夹河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改置为夹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