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时代,身为臣子,那也必须要服从于皇帝的命令,也就有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一种说法。
秦始皇曾经就想出过一个损招,他想吃“公鸡蛋”,让臣子三天之内找回来,这位臣子知道,这是秦始皇想要收拾他的一种方式,不过,他年仅7岁的孙子还是巧妙化解了危难。
事情还要从公元前251年说起。
那一年,秦昭王去世了,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成为了王后。
在王后等人的撮合下,子楚被立为太子,之后,赵国也护送了子楚的夫人和儿子政回到了秦国。
安国君的下场也非常惨淡,仅仅加冕了三天的时间就突发疾病去世了,他的谥号,正是孝文王。
子楚也就是秦庄襄王,此时的华阳王后为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
公元前249年,吕不韦被任命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那会的吕不韦已经开始彻底展露出自己的威严,甚至连家仆都有上万人。
秦庄襄王在即位三年之后就去世了,太子政被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呼他为“仲父”,当时的秦王年龄还比较小,再加上太后的私生活本来就比较乱,经常和吕不韦在一起私通,有了这层关系,吕不韦的权力也就更大了。
而另一位能够影响到秦国内政的人物,名为甘茂。
在秦武王意外死亡之后,秦国的政局本来就非常不稳定,已经得势的甘茂遭到了樗里疾的排挤,那会的甘茂,就觉得非常不好受了。
到嬴政即位之后,虽然他是王,可国家的大权基本都掌握在吕不韦的手上,甘茂的存在,自然让吕不韦非常不爽。
年龄不大的嬴政,自然也受到了吕不韦的限制,很多事情上,他也得受到吕不韦的安排。
因此,有一天,秦王对甘茂说:“平日待你如何?”
甘茂连忙回答:“大王待我恩重如山。”
秦王非常满意,接着抛出了一个“无路可走”的问题:“既然如此,那么寡人让你办点私事,你可情愿?”
在对方回答以后,秦王接着说:“听闻公鸡蛋能够让人长生不老,寡人限你在三日之内找到公鸡蛋,否则就要赐死。”
甘茂无可奈何,只能接了任务,可世上哪有公鸡蛋?
回家之后的甘茂一直都忧心忡忡,年仅7岁的孙子甘罗看爷爷愁眉苦脸,也就上前询问原因。
爷爷就将事情的来源说了出来,甘罗思索了片刻,便对爷爷说:“爷爷,三天后我替你上朝,我自有办法。”
待到期限到了以后,甘茂没有去上朝,反倒是甘罗跟着文武百官慢慢走上前去。
秦王看到小小年纪的甘罗竟然出现在朝堂上,便询问他:“你来干什么?是不是你爷爷吓得不敢来了呢?”
甘罗镇定自若,对秦王说:“报告陛下,我爷爷他来不了了,他在家生孩子呢,我就替他上朝了。”
这一番话,弄得秦王非常生气,他大声怒斥道:“怎么会有男人生孩子呢?”
甘罗更是不慌不忙地说:“既然公鸡都能够下蛋,那为什么男人就不能生孩子呢?”
秦王思索了一下,认为甘罗还是比较有才的,就没有责备什么,反而对他更加重视了起来。
不过,对于甘茂来说,他已经感觉到来自朝堂上的杀气了。
之后,甘茂也就逃出秦国到了楚国,到了最后死在了魏国。
逐渐长大之后的甘罗也意识到,作为政治家的后代,如果没有土地,也不能去经商,那么只能沿袭父辈的老路去当门客,他为了生存,还是将筹码压在了吕不韦的身上。
河间之地在于燕国和赵国的中间,地理位置对于秦王“扫六合”的想法非常重要,也是他战略构想的主要目的地。
作为条件,秦国对于燕国被攻占不干涉,并且采取中立。
这是甘罗思想的一大内容,也就是“联燕攻赵”的重要一步。
吕不韦在听取了这些想法后,更是别出心裁,将天资聪颖的甘罗派去当大师,理由也很简单:
其一,甘罗本就是名门之后,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其二,甘罗天资聪颖,并且能够参与整个谋划过程,特别是对于外交方面的事,从小就展现出了不俗的一面,他自然能够很好完成任务;其三,则是因为派出一个年龄不大的孩子出使,则更能彰显出秦国的强大,达到震慑诸侯的目的。
而后,在吕不韦的精心策划下,最终这项策略有了升级版,变成了“联赵弱燕”,秦国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结果燕国反倒成为了牺牲品。
因此,燕国恨透了秦国,也为太子丹派出荆轲刺秦埋下了伏笔。
这场外交行动结束以后,甘罗为秦国立下了大功,被世人传为一段佳话。
可是,这件事的内幕一旦泄露,各国的诸侯都会感觉到被人愚弄,这将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无论是从秦国的利益还是吕氏集团的利益作为出发点,那么甘罗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吕不韦自然有可能卸磨杀驴。
不过,在公元前237年,吕不韦被免去了职务,他也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一年之后,吕不韦考虑到秦王对他的戒备之心,还是喝下了毒酒自杀。
在出使赵国的那段经历中,甘罗可以被称为传奇。
在出使之前,甘罗就对吕不韦说:“请君替我准备五辆马车,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
吕不韦很快将情况向秦始皇汇报,秦始皇在召见了甘罗之后,就决定派出他前往赵国。
赵国的国君专门到郊外去等待甘罗的到来,在双方刚刚见面的时候,甘罗就率先说:“大王听说过燕太子丹到秦国当人质的事情吗?”
赵王回答道:“这件事还是有所耳闻的。”
甘罗又接着提问道:“您听说过张唐要到燕国担任丞相吗?”
赵王也作出了同样的回答。
甘罗巧舌如簧,就接着分析,因为燕国不敢于去背叛秦国,张唐去燕国担任宰相,也就说明了秦国和燕国这两个国家是互相不会欺骗的,也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因为想攻打赵国来扩大河间一带的领地。
话里话外的意思,甘罗已经说的非常明显了,就是想要让秦王先送出五座城池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然后再由秦王送回太子丹,这样,秦国再用其他理由去继续攻打燕国,就可以帮助到赵国。
赵王也觉得这种想法非常好,于是就亲自划分出了五座城池来扩大秦国在河间一带的领地。
在他的眼里,秦国也非常信守承诺,送回了燕国的太子丹。
随后,按照此前的约定,赵国就开始直接进攻燕国,此时已经非常脆弱的燕国根本无法阻挡赵国的脚步,就这么被夺取了三十座城池,还让秦国得到了其中的十一座城池。
甘罗回到了秦国之后,秦始皇对他的行为非常赞赏,毕竟仅仅只是依靠了一次外交,秦始皇就轻松拿下了十一座城池,这绝对非常划算,于是,他让甘罗担任了上卿的职务,并且还念及旧情,将甘茂之前的土地和房宅全部赐给了甘罗。
至于后来的甘罗究竟是怎么在史书中消失的,学术界一般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说,甘罗最终是被秦王杀害的。
这样的说法也算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当年甘罗在出使赵国的时候,初出茅庐便已旗开得胜,这就说明甘罗拥有着超群的应变能力和雄辩才能,在他被封为上卿后,秦王把他招进了内宫,陪着娘娘赏花下棋,不让他出宫。
可甘罗本身就接受着正统的教育,内心没有那么多残暴的元素,在他看到秦王狰狞的面孔,特别是在嫪毐的事情发生后,数千人都受到了牵连,很多劝谏的大臣都被杀害,甘罗内心深处,一直都无法接受这一现状。
这样的情况下,甘罗就想到了自尽。
一次,他等到了秦王刚刚进入宫门之后,马上抓住了娘娘的脚,这一幕也正巧被秦王所看到,秦王气得暴跳如雷,怒不可遏拔剑杀死了甘罗,就这样,甘罗死在了秦王的刀下,可这件事秦王并没有声张。
不过,也有不少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人们习惯了相信秦王的残暴,也就将甘罗的死归结于他,这种说法更多的,是想要表达对于神童早逝的惋惜。
也有史学家认同这种观点的,他们认为:按照甘罗的本领和家世,再加上他也做出过很大的成绩,是秦始皇非常器重的人,除了秦始皇外,没有人有本事让他平白无故消失。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甘罗是无疾升天的。
这种说法的来源是《东周列国志》,里面对于甘罗的描述,也蒙上了一阵神秘的色彩。
最后一种说法,是甘罗回来以后,被吕不韦陷害而死。
根据《鄢陵地名志》的记载,甘罗的灵柩在此处搁置,于是后人在此处建立了庙宇,故以为村。
一种极大的可能性是,在甘罗死后,他的父亲扶灵柩从水路乘船回到了鄢陵,将甘罗和他的祖父一同安葬在了现在的甘罗村。
古代的漕运非常发达,水道主宰了几千年的交通,鄢陵县在古代也有着漕运的便利性。
甘罗对于秦国确实有着很大的贡献,客观上也促进了统一版图的形成,对得起“天才”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