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正从传统经济转型创新驱动的经济。十八大以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来维持经济增长。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迈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而要向产业链高端进发,就需要千万级的高层次管理、技术和服务人才。创新驱动型经济是一种通过知识创新来驱动的经济,本科层次人才无法适应创新的需求。因为我国的本科人才主要是学习相关专业已有的知识体系,创新能力普遍不足,迫切需要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来补齐短板,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来做好人生规划。所以考研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
(二)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
随着多年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人才竞争环境。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大专以上毕业生人数已达到2.18亿人。而15-59岁人口大约是8亿人,如果扣点在校大学生、高中生数量,在职劳动力人数在7亿人左右,意味着我国现有劳动力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已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而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4.4%,意味着着我国18-22岁年龄组有超过一半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对国家和社会肯定是好事,但对于个人不一定是好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每年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不断减少,新增的高薪岗位更少,大部分岗位都是存量就业机会。高薪就业岗位僧多粥少,用人单位为了减少招聘成本,必然提高招聘门槛,可能20年前只需要本科生甚至大专生就能胜任的工作,现在也开始招聘研究生。
这几年一些大城市中小学开始招聘硕士博士毕业生就是明证。2021年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招聘社工,无编制,都吸引了5名博士和14名博士参与竞争。其实,这类岗位本科学历已经完全足够。年轻人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带来符合岗位要求的毕业生供需失衡,结果导致用人单位招聘条件整体上移,也就是导致所谓的“内卷”。如果你没读研究生,你就不符合很多单位的招聘要求,意味着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笔者认为,原来的本科生面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研究生阶段,而没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将失参与很多大企业、行政、事业招聘的机会。未来,中小企业将是绝大部分本专科毕业生的最主要去处。
(三)提升个人学识的需要
1943年,美国学者亚布拉罕-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为了讲清楚人们的行为动机(需求),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用这个理论分析,为何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其实是希望通过考研开发自己的潜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且能够通过这个过程锻炼和提升自己,为未来实现自我价值打下基础。
那考研到底能不能提高和锻炼自己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读本科时候比较注重知识的广度,而到了硕士层次,会更加注重知识的深度,以适应未来就业和读博的需求。从知识层次说,本科阶段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学习已发现的知识,听课占至少八成的比重,科研机会很少,研究能力有限。而到了硕士阶段,听课比例下降到五成,一半时间会用来研究、写作和思考,所以研究能力自然高出本科一大截。不管是出于就业需要还是喜欢知识,读研的过程都是学识不断精进的过程,用2-3年的时间沉淀和积累,个人学识会更上一层楼,人生境界会有所不同。
(一)不适宜考研的情形
以下几种情形读研要慎重。一是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同学,经济上无法支撑学业。虽然有奖学金制度,但生活费还是要出的,学习、家庭和生活的压力,你是否能承受。这种情况更适合先就业再读研。二是没明确目标,随大流的同学。自己内心并不想考,也不知道读什么专业,不是很爱学习。这种情况考上难度大不说,还得思考是否值得花2-3年时间、大量精力和金钱是否值得。三是年龄太大的考生,自身负担较重。如果超过30岁,工作也稳定,建议读非全日制,因为这样可以平衡学习和工作。当然,如果你家里有矿,或很想换工作,也不想进体制内,不在乎就业问题,那你开心就好,有生之年都可以读。
(二)关于选择国内还是国外的问题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申请国(境)外硕士有助于开阔视野,体验不同的文化,接受更质量的教育。目前欧美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还是高于中国大陆。如果经济条件具备,可以优先选择欧美国家,其次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再次是香港、台湾、澳门,其他国家慎选。费用的欧美最贵,比如美国自费,一年就要准备10万美元。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建议选择大陆院校。虽然竞争激烈,但是性价比最高。
(三) 关于选择城市的问题
这里主要讨论选择国内的城市选择问题。欧美国家很多名校都没在大城市,不在这里讨论。中国的城市也是分等级的,不同的城市经济、人文、大学氛围有很大差异。笔者建议是优先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次选择新一线城市。根据第一财经的评选,2021年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沈阳。
根据2020年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目前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7城(按城区人口数排序),特大城市共14座,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按城区人口数排序)。第三是选择除开以上城市的省会、计划单列市。比如厦门、宁波、合肥等城市。第四层次是其他城市。中国城市的等级序列明显,在不同城市读书,其实很可能就留在当地,所以去不同城市求学就选择了不同的人生。
(四) 关于选择学校的问题
如同城市分等级一样,大学也是分等级。国外的大学比较好选择,就参考大学的国际排名,目前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HE、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国内大学分层比较明显。建议优先选择原来的211985大学,特别是985大学。然后是双一流其他大学;最后才是双非学校。当然选择211的强势学科还是985的一般学科,这个根据个人情况,看你看重学科实力还是学校牌子。我的建议同等情况下优先选择985大学,但是如果自己想报的专业属性强,那么可以考虑211的强势学科。比如如果你是想做律师,那报考中国政法大学肯定比报考某些理工类985大学的法学学科未来就业更有优势。
(五)关于选择专业的问题
笔者建议优先选择本科专业,有条件的可以跨考。经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肯定有基础,也有利于备考。当然,如果你不喜欢本专业或者想报考就业情况好的专业,也可以跨考,只是备考难度大一些。跨考建议选择本科相关相关专业,比如数学经济跨考管理,土木跨考建筑。如果跨度大,难度倍增,比如文科跨工科,文科跨理科。反过来会相对容易。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对象和理工科研究对象截然不同,跨度太大除非很感兴趣,否则难以成功。同时大家选专业,同时也是选学科的实力。学科实力强的学校,专业都不会差。选学科大家可以参考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网上可查,不再赘述。
(六)关于选择导师的问题
虽然硕士阶段导师作用有限,建议还是选择影响力大或学术水平高且有责任心的导师。导师可以为你提供更好更大的平台,也可以为你学术入门奠定基础。有的硕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如果将来继续深造,可能会被优先考虑。不同导师的社会资源、学术水平、为师之道差异很大,大家选择导师还是要多方打听,慎重选择。
三、结语
如果自身条件允许,一定要考个硕士,优先考虑名校,可以为未来参加激烈的职场竞争奠定基础。如果条件不允许,等有条件再考,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同时,考研的时候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报考目标。人生几十年,大概就三万多天,其实关键的就那么几步,选对了一生会相对顺利,若没选对,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是只要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