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人参产季加工期,走进林下参种植基地。

人参产季加工期,走进林下参种植基地。

长白山区是人参的故乡。过去为发展人参伐树开垦,毁掉大量森林,以前每年近千公顷的参地水土流失,其严重程度比玉米地大三倍以上。栽培人参所采伐的都是天然针阔混交林,使森林动物失去栖身之地。人参收获后,还林大多是红松、落叶松,成活率低,生长慢,鸟类减少,危害性病虫蔓延,降低了人造林寿命,其品质远远不及天然林。

参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威协人类的生存质量,有识之士早就认为虽然在眼前人参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经济效益,然而整个生态平衡失调,得不偿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人参发展战略,提倡科学发展观,“利用长自山区天然森林资源,繁育林下山参”,是解决森林和人参用地矛盾的最好措施。

林区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籽货基地的建设,鼓励社会资金承包山沟,种植以籽货为主的高效益仿野生中药材。

将催过芽的栽培参种籽,人工撒播在精心挑选的承包林地有专属权,围栏封沟,养狗看护,建立扶育基地,任其自然生长10-20年,采收做货,这种在承包基地所产的籽货,行业用语称基地籽。

从撒籽到收获做货从不移动,又称林下直生根,学术界称仿野生人参,行业团体、半官方文件称扶育野山参,也有称人工野山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称“林下山参”。

古时放山人顺手播撒野生种籽茫茫林海,没有专属权,依仗于人烟稀少,山深林阔,几十年人迹难至,只要做有路标,基本上可以实现谁撒籽,谁收获。有谁胆大闯入林海无异于阿里巴巴闯入了宝库,意外收获了天财!在承包的森林建基地撒播栽培参籽有专属权,可以大面积发展,受到政府法律保护,有人入闯即为偷盗,所以产品称基地籽形象准确。基地籽与籽海在概念上有明显区别,种源不一,专属权不一。

而且生长环境不一样,基地籽有看守,还有保护、关爱,毕竟是生产行为,随时有可能应用农业技术,施加人工管理,助苗拔长,籽海绝对自然生长无人关爱。

药典“林下山参”的名称,经过筛选而来。坚持用“野”字显然不妥,和实际不符,况且保护野生植物符合全人类千秋万代利益。用“林下参”名词,顾名思义涵盖了林下生长的所有品种,包括纯山参、芋变山参、野籽、池底、基地籽、移山参、林下趴等,范围太广,名称所指不确切,不具有专一性,使概念混乱。称林下山参较为确切,意在林下人工扶育的山参。

相比于野生人参的自然繁殖率极度低下,基地籽大面积大数量的播籽,催芽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种籽的发芽率,松土播籽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种籽的出苗率,间苗盖叶等技术极大提高了保苗率,人工繁殖使森林下生长的人参数量奇迹般刷新,每亩达到数百株至数千株,数量猛增是人工播种带来的显著好处,日后参苗的存活率、增重率应由森林环境决定。


1984年《中草药》杂志发表胡宣华《苏联对人参的研究》连载文章中,摘译自苏联1978年林业出版社的人参书籍,文中介绍“除在人参试验场进行人参栽培外,也曾在北高加索的毛榉和冷杉林冠地区进行不加农技管理的播种试验。

结果表明,在北高加索山林条件下,人参虽获一次播种成功,但生长和发育很慢,几乎与沿海原始森林中的纯山参没有差别,其原因是由于缺乏农技管理,导致光照不佳,湿度变化大,夏季一段时间内土壤表层过于干燥,需要与野生草本植物进行生存竞争等,特别是由于不进行松土,造成土壤过于密实,导致通气不良。为了能从土壤表层吸收更多的空气,人参根部常常不得不向土壤上部弯曲生长”。

前苏联在林下播的也是园参籽,由于严格做到不施加农技管理,自然生长的参龄在20年以上,参根形态和纯山参差别较小。

我国基地籽的生产现状缺少严格规范,有的毫无人工干扰,近乎野生;有的稍加人工干扰,有的过分干扰。做货年限没有规定,10-20年,各种参龄都有。结果老嫩有别,肥胖有别,例如10年的嫩货,有鲜重三钱,有重六钱,也有重一两,性状差异悬殊。目前应市产品,稍加人工干扰的为多,10年左右货多,15年左右货少则较优,20年以上的成熟货品在市场上罕见,其品质难与俄罗斯货相比。

现今发展的基地籽都是二茬林、三茬林,很少有真正的原始森林,林疏气温土温较高,参根能往下扎,主根和支根都比野生人参长,撒籽后会有松土行为,甚至是掐花蕾。 参根出现肥胖。1987年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出版的《人参栽培新技术》认为“林内播种,经20-30年生长后采挖,株重可达10-15克(2-3钱)”小农经济急于做货,一般都采用了一些农业技术,参根胖而转肥,超重明显,不少在五钱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