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红旗渠,如雷贯耳,慕名已久。能一睹芳容,梦寐以求,心向往之。
红旗渠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在河南安阳林州市(原林县)。是为解决林县历史上十年九旱的严重缺水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条件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林县人民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从太行山腰修建的人工引漳入林工程。总干渠70.6公里,全长1500公里。红旗渠名字由来,是取高举红旗之意。它的修成,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靠天等水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牲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土地得到灌溉,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如今,它是国家5级风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区由分水苑、络丝潭、青年洞三个部分组成。我们从络丝潭上面沿渠岸一路前行到了青年洞,主要参观了沿路风景且走了一线天、双锁关、双龙洞、步云桥等景点。
雄奇险峻的太行山蔚为壮观,悬崖绝壁令人惊叹,红旗渠如同一条蜿蜒崎岖的彩带束缚在它的腰间,林县人民用战天斗地的豪迈之情谱写了一曲山水相依、相偎、相守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绝唱。红旗渠,七十年代被敬爱的周总理誉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另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更被外界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创业洞”、“团结洞”、“青年洞”、“老炮眼”、“老虎崖”……每一有醒目标识处的遗迹,都有着不可思议的奋斗故事;“冲锋号”、“小推车”、“盆面测量法”……每个有代表性的雕塑,都讲述着凝结林县人民血汗和智慧的事迹。
我们边走边看,一边领略着太行山的雄浑豪迈、层峦叠嶂,以及浊漳河的无限深情和山脚下车水马龙的无限风光,一边感受红旗渠建设的艰辛与不易,同行者无不啧啧称赞工程的不朽与伟大。听见前面一小年轻说,咱们只是在景区沿渠道走走,都累得要死,当年那些人是怎样在这么坚硬的悬崖绝壁中硬生生用落后的铁锹、钢钎筑石修坝的?太不容易了。
作为红旗渠咽喉工程的青年洞如今是景区重点景点之一,洞外人员攒动,洞里霓虹灯闪烁,可乘游览。全长616米的隧洞在陡峭如牙的狼牙山悬崖绝壁上穿过,当时建筑人员是在全县民工中挑选了300名优秀青年充当突击队员,他们在每天只有六两粮食的情况下,用时一年零五个月,打通了坚硬如钢的石英岩隧洞。看完介绍,我不禁脱口而出:吃都是问题,肚子都填不饱,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兄弟兰雅说:“信念!他们靠的是信念!”是啊,是足够强大的内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团结一致的精神,让他们忍饥挨饿,不畏困难,贯通隧洞。历史上林县缺水,最严重时,发生过五次“人相食”事件。近代一真实的故事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林县桑耳庄,年三十一大早公公走了几十公里排队一天挑了一担水傍晚回家,快到家时,新过门的儿媳妇为减轻公公负担,赶紧来迎接接过公公的扁担自己挑上往回走,却一不小心,把两桶水撒了,为此她一时想不开,当天夜里上吊自尽。在她眼里,水比命贵!传说,林县当地人一辈子洗三次脸,出生、结婚、去世。正是因为这种水贵如油,水比天大,严重缺水的现状,促使林县人民坚定引漳入林的信念,攻坚克难改变现状,最终做到了“劈开太行山,漳河穿进来”。
远远望去“一线天”就是一块巨大的天然石板紧紧靠在太行山山间,也可以说太行山的一面墙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劈了一条缝,在下面看无论如何过不去一个人。顺着渠坝过一小桥,再拾阶而上,登上旋梯,就进入一线天,长约50米左右,仅容一人,太狭窄了,以至于有强烈的压迫感,我不得不摘掉口罩侧身前行,怀疑胖点的人是否可以通过。抬望眼,一尺左右的天空映入眼帘,再往上走,回头看,仅剩一条缝隙,名副其实。
另外有步云桥、空中玻璃吊桥等,配套设施建了索道,玻璃滑道等。我们走了布云桥,体验高空登高望远的畅快,看桥头对联,认识了火加禾念秋,也算涨了知识。
数小时的游览,景区内能走到的地方都去了,返程时,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好几个地方拥堵停滞,下午四点多,景区门口,大量的游客还在不间断前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种团队,是我好久以来看到最多的人流。我想,为啥红旗渠可以吸引这么多人?不单单是因为免门票,更重要的是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吸引一代代人趋之若鹜,争先恐后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接受精神洗礼,让自己看的更开,走的更远!由此想到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文明全国的“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石圪节精神与之有异曲同工之效。薪火相传,石圪节关井了,但精神永存。新时代赋予其新的内涵,石圪节精神与红旗渠精神一样焕发着新的活力和感召力!
回来针对红旗渠百度了一组数据:红旗渠1960年2月动工,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设211个隧洞,修筑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磊成宽3米高2米的墙,可以纵观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和哈尔滨连接起来。我再次被震撼了!同伴喋喋不休说河南人民了不起,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