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大概内容


这样叩开中国近代史大门的战争,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首先是马戛尔尼访华,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大门失败。

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实际上没有近代外交,依然是朝贡体系。中国对于其他国家的认知基于传统的华夷观,对待其他国家的态度就只有剿夷和抚夷。

无外交制度之下的通商也特别,西洋行商都集中在广州十三行,即指定的十三家可以与外国人做买卖的商行。洋人可以在规定期间进行有限交易。可是,在十八世纪末,在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商品经济和自由主义大行其道的英国面前,这样的制度是不可行的。英国遂派遣全权特使马戛尔尼来中国觐见乾隆皇帝,希望建立近代的商贸关系:常驻大使;名定关税;加开通商口岸;获得居住,存货的小岛(如葡萄牙占据澳门)。

广州十三行

可是这一切努力在觐见乾隆皇帝时都未能实现。马戛尔尼出于近代外交两国交往的平等原则,拒绝向乾隆行跪拜礼,让皇上很不高兴,觐见之后就令马戛尔尼回国,英国的要求一概回绝。嘉庆年间又有英使来华,待遇也远不如这次。当和平交涉被完全拒绝之后,英国就考虑用其他方法打开中国的市场。

其次是禁烟大臣林则徐与《四洲志》,中国人有限的窥探。

在英国无法与中国建立正常通商关系的情况下,中国的商品输出使得英国产生贸易逆差。这使英国思索出另一办法——借助英国东印度公司统制统销鸦片,大量销售给中国。如此一来,英国逐步的消除了贸易逆差,不断获利。

鸦片问题开始渐渐影响中国,自乾隆始,清廷就禁止鸦片买卖,但屡禁不止,道光年间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禁烟的重任落到了钦差大臣林则徐的头上,可是禁烟就要与英商打交道,林则徐到达广东之后,就开始研究自己的对手。

林则徐抵达广东以后,就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他给了魏默深。魏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这部书提倡以夷制夷,并且以夷器制夷

这里所说搜集的资料,就是《四洲志》及相关材料,这些翻译自外文报章的内容和对外国人的报告本可成为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是林则徐不敢宣扬,他作为传统的士大夫,惧怕清流的指摘。

虎门销烟后,鸦片战争爆发。

林则徐下令断绝广州交通,将外国人围困在十三行。英国商业监督义律(查尔斯·艾略特)只能将英商手中的鸦片收集起来,交给林则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进行销烟,道光帝大喜。这时英国在广州仅有两只小兵船,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那年秋冬之间,广东水师曾与英国船有几次摩擦,林则徐上报获胜,这并没有引起朝廷足够的重视。

英国希望彻底改变通商现状,保护英国在华利益,于是派出军队。1840年6月,全权代表懿律(乔治·艾略特)率领海陆军队出现在广东洋面,鸦片战争爆发。懿律在广东没有进攻,仅封锁海口,这被中国解读为英国恐惧林则徐,实际上英军是希望继续北上,在距离京师近的地方采取军事行动。

7月6日,英军派兵占领了定海,当时定海无军备,这又被中国认为是胜之不武。于是懿律和义律一行,又在8月9日随主力舰队进军天津大沽口。

定海之战

定海失守后,道光帝要求内陆几省立刻发兵到沿海,全国阵脚大乱,这时候,皇帝对于禁烟之事,就缺乏决心了,他认为林则徐销烟之事生出太多事端。

直隶总督琦善借“交涉”之名在大沽口调查洋人军备,才发现了两军的重大差距,他主张“抚夷”,与洋人谈判。8月15日,英国递交《巴麦尊子爵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指出林则徐残害英商,损害国格,要求割地,赔款,道歉。这被琦善以中国思维解读为“向皇上申冤”,他对洋人承诺会秉公办理,双方同意回到广东交涉。

广州和谈期间,琦善才发现割地一事难获朝廷同意。他刻意拖延,英军却坐不住了,1841年1月又开火,虎门炮台门户大角,沙角失守。此处英军使用猛烈炮火压制炮台,后将清军的军事设施烧毁拆除。英国战舰将清军舰船击沉11艘。琦善终于和义律订立条约《穿鼻草约》,赔款六百万元,割让香港等。此时道光帝不答应,将琦善革职查办。

1841年2月,爆发虎门之战,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二百军士,浴血奋战,最终阵亡。后又爆发广州之战,经过英军猛攻之后,5月26日,广州投降议和。1841年8月,又有闽浙之战,英军二次北上,厦门,定海,镇海,宁波,等地。清军屡败屡战,10月又有浙东之战。

1842年5月,英军执行“扬子江战役计划”,准备控制长江流域,6月军舰抵达吴淞口,16日占领吴淞。1842年7月21日,英军执行了对镇江城的军事行动,清军与英军展开激烈的攻城战,巷战,肉搏战。城破后,英军奸淫掳掠,镇江城一片混乱。此战,英军切断了清的漕运经济命脉。随后清军逼近南京,清廷不得不议和。

这就有了《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英双方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英国与中国订约之后,美法等国也相继强迫中国与之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廷断然拒绝。1856年10月,英法两国又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停停打打,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战败求和。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列强迫使清廷分别签署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圆明园大水法铜版画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危机,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洋务运动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