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尤其是泉州人喜食面线糊,常在较稀的面线汤中,加上各种佐料作为早餐和点心。蓬壶手工面线主要销往泉州、三明、厦门等地。其他地方的很多面线煮熟了都会沉下去,而蓬壶手工面线会浮起来,所以现在泉州的名小吃面线糊大部分都是从蓬壶手工面线这里进货的。永春除了蓬壶面线,还有湖洋面线。湖洋面线的制作技艺世代相传,已近四百年历史;因工序的合理、操作经验的秉承和薪传,其声誉之良好,经久不衰。
湖洋面线的制作,大可分作“拌、盘、抽、收”四大工序。伴:看季节气候寒热下盐,拌粉时手搅拳戳,不断“拆壁”、“种水”,反复“包皮”。盘:刹块包口,先粗后细,至少四轮。抽:缠竹上面,“封匮”坠条后开抽拉线。收:晒好退凉后,“落面”、包褶等。湖洋面线柔、润、韧,又名“千秋”,其寓意是多方面的:婚宴时出面线,取意白发千秋;寿筵席出面线,取意福寿连绵;开业时出面线,寓意长久不衰;乔迁时出面线,取意源远流长;祭祀时出面线,取意追念缠绵……面线伴生油葱花,又可发汗驱风,利咽润肺,化痰止咳,是风寒感冒食疗“好药”。
二、乌鸡汤排骨饭
乌鸡汤的乌鸡选用放养在山林的走地鸡,肉质紧实有弹性,煮出来的乌鸡汤浓而鲜,味道纯而正。排骨饭选用新鲜排骨,再配上海蛎干、香菇等佐料以提鲜,蒸好的米饭颗粒饱满,咸香四溢。
三、榜舍龟
永春榜舍龟是一种用糯米、绿豆、白糖等精心制作,形状似龟的传统名牌食品。它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历来博得人们的喜爱,堪与泉州豆沙饼,晋江石狮甜稞媲美。在闽南一带及东南亚华侨中一向享有盛誉。
现时,永春城乡,不论单位或私人,大凡宴请宾客,大都在上完汤菜之后,要捧出一盘叠得满满的榜舍龟,配上花生汤、白木耳汤或水果罐头,以这一甜食作为宴席的压底。宾客吃上那风味独具、甜嫩鲜爽的榜舍龟,不论本地或外地人,无不欢笑称赞。旅居海外的永春华侨、港澳同胞,每每返抵桑梓探亲访友,也总要饱尝一下这异乡难觅的美食。有的临走前,还要捎上一袋,让没回来的亲友,也分享一下家乡的风味。定居于马来西亚、印尼一些城镇的永春人,还带去榜舍龟的制法,在那里做出这种食品应市,至今仍然倍受当地人的欢迎。
四、贡糖
贡糖,顾名思义是先民敬奉朝圣的精品,这种“进贡”之典故虽然如今已无从考证,但贡糖的传统制作手艺和上乘质量,却已源远流长。据了解,贡糖因符合古老风味,又不乏现代口感,使其像历代贡品一般高贵,足以进献帝王,因此谓之“贡”。更由于贡糖制作以人力捶捣,须持续不断“打”,乃谐称为贡。 相传“贡糖”之名来源有二:一说是它曾是民间用来朝圣的御膳贡品,因此冠上“贡糖”字;另一说则是贡糖在制作过程中需仰赖人力搥打,以求糖质绵密细致,闽南人称之为“贡”。花生和糖是制作贡糖的两大原料。 贡糖起源于花生与麦芽糖的组合,经过烘焙的花生在气味最浓郁的极佳状态下,以高比例与纯正麦芽糖混合,然后施以人工捣碎、夹缠,再经历温揉渗合流淌,最后切块成形。
五、桔红糕
永春桔红糕以它鲜、爽、嫩、甜、香成为永春名产,是侨乡喜庆中的“糖王”,它已有200多年历史。其原料是四季大术米,白糖、金桔。将术米放在60度温水中洗净,过炒至酥,绞磨成粉状,用绢筛筛过,并用白糖煮至“寸丝”为准。糖稍冷即以1:7糖与米粉搅拌,并用双手揉之,内掺些许金桔粉,做到“眼看手摸韧又嫩,斧劈不能入五寸”。次日用利刀切成小方块时,加撒些熟齑粉以防粘即成结红糕。按传统习俗,桔红糕是“新娘糖”,因为男方到女言家订婚时,花生仁枣或麻枣加饼类作为订婚糖品,而女方家则用桔红糕、冬瓜条回给男方为致谢礼。蜜月期间,新婚夫妇端茶和用结红糕敬请宾客。结红,就是祝愿新婚夫妇从头结发,一片红心,爱情永固,百年偕老。因为它细软可口,是老少咸宜的食品,许多侨亲都把包装精良、优良可口的桔红糕带出国外让亲友品尝。
六、猪肚养脾散
养脾散是一种中成药,在永春当地家喻户晓,可养脾健胃,开郁消食,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水土不服引起的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泻,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等。除了药用,还可与食材结合成美味养脾健胃的家常菜。洗净猪肚(不要切开),取25-30g养脾散,加入5枚鸡蛋和一碗温开水搅匀倒入猪肚内,用线缝好,加水熬汤,煮熟后,吃猪肚,喝汤,效果颇佳。这道菜颇具永春地方特色,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的功效,是调理脾胃,四季养生之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