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中国传统手工艺——​皮影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

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中“影人”是根据剧中角色和衬景的设计,用驴皮或牛皮、羊皮经刮制、描样、雕镂、着色、烫平、上油、订缀而成。

皮影所反映的人物行当齐全,性格鲜明,有生、小、髯、大、丑等。他们造型各异,面部最为丰富和精致。

依皮影戏中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和中国观众的心理定式,将冲突双方分成正反两派,主要表现在脸部雕刻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我国的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皮影的制作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

皮影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等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呈半透明,涂上桐油,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

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皮影戏流派众多,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泰山皮影戏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戏又称人子戏、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

2006年5月20日,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上海戏剧学院为皮影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中国的皮影艺术源远流长,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1000年,传播影响的地理范围也甚为广泛,2011年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举世公认的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