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1962年中印战争,前线将领阴法唐:让敌人来不及穿裤子就当俘虏


“前线捷报,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1962年,印军率先向我扯冬阵地发起进攻,可战争才刚刚开始,双方连一块阵地都没有分出胜负,印军前线的“捷报”就发回了国内。

印度第二天清晨举国欢腾,认为他们“战胜”了中国。

1962年中印边境,印军阵地

前线之所以这样做,归根结底是因为尼赫鲁,挑起了“仇视中国”的汹涌民意。

尼赫鲁的目的,是想要让老百姓忘记饥饿和贪腐,注意力都集中到“大英雄”身上,毕竟老百姓特别喜欢听“屠龙”的故事。

如果没有恶龙,那就“制造一条恶龙”,把好人当作坏人,中国居然成了尼赫鲁宣泄的工具。

尼赫鲁先发动媒体抹黑中国,让老百姓提起中国就恨,总想出兵“打倒”旁边的邻居。

再有就是,尼赫鲁抓住了战略机遇,因为英美苏三个大国,都想遏制中国崛起,所以都纷纷支持印度跟中国开战。

从1959年开始,尼赫鲁就凭借挑衅中国,收获了汹涌的民意支持,持续在边境导演武装冲突。

挑起战争,等于是在玩火,一场火烧了三年,到了即将失控的边缘,这终究是一把双刃剑,印度人迟迟看不到“打败中国”的新闻,开始痛骂尼赫鲁软弱,攻击印军是可耻的胆小鬼。

照这样发展下去,一旦民意失控的话,尼赫鲁当局就会崩溃。

三年来,印军通过一口一口地蚕食中国领土,来实现所谓的“前进政策”,而中国始终忍让,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

尼赫鲁

1962,尼赫鲁政府为了安抚民意,为了成为印度人的“大英雄”,决定打一场有限的战争,将中国军队从边境“清除”出去,将其称之为“里窝那”计划。

尼赫鲁断定,中国肯定会被迫后退,不敢跟印度开战,毕竟欧美国家的压力太大了,中国忙于应付东边的威胁,根本抽不开身。

三年来,中国伤亡了十多名边境战士,1962年秋季的择绕桥事件,伤亡了47人。

中国的忍让到了极限,主席下令对印反击!可我军即使释放了明确的战争信号,尼赫鲁依旧沉醉在“中国不敢反击”的幻想当中。

印度鹰派天真地认为,等“打败了中国”之后,不仅安抚了印度人的情绪,而且可以通过战争带来的威望,对印度进行一系列的深化改革。

再看我军这边,上级要求雪域高原的张国华,选择较为稳妥的反击方案,例如围歼敌人一个营。

毕竟,我们也搞不清印军的真实实力,而且雪域高原的自然环境过于艰苦,是我军经历过的最恶劣的战场自然环境,决策层并不打算打大规模的仗。

这是我军首次跟印军交手,估计印军的战斗力比蒋军主力稍弱。所以张国华收到的命令是,拿死猫当作老虎打,不能低估了印军。

可张国华提出反对,认为打敌人一个营,看似是见好就收,教训教训印军即可,但打得不痛不痒,无法逼迫尼赫鲁进入谈判桌,并不能真正教训印军。

张国华的前线指挥部旧址,距离一线阵地15公里

既然主席的总方针,是要让尼赫鲁跟中国谈判,所以张国华认为,要打就打印军王牌主力第七旅,将其整个吃掉,才能让印度认识到谈判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再有就是,张国华深知国家正处在艰难时期,东亚外患不断,美苏压力巨大,越是这种复杂的局势,越是要快刀斩乱麻。

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按照我军前线将领阴法唐的说法,要敌人来不及穿裤子就当俘虏。

当张国华的方案发到北京,很多人反对大打出手,依旧主张要小打,不能在雪域高原搞“冒险主义”。

最终是主席拍板,评价张国华的作战方案:“他(指张国华)是前线指挥,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

有了主席这句话,张国华立刻下令:要打,就狠打快打,迅速全歼敌人。张国华开始排兵布阵,等55师一到,便开始对印反击。

右起:张国华、邓少东、石伴樵,在前线指挥所里研究作战方案

可未等我军部署完成,印军就发动了进攻,印军前线总指挥考尔中将,亲自派出第七旅的两支部队,在夜晚分别扑向了张国华左翼的扯冬,和右翼的僧崇。

深更半夜,扯冬的枪炮声惊醒了张国华,不用想都知道,敌第七旅率先动手了。

战争才刚刚开始,印军前线总指挥考尔中将,立刻要求发“捷报”到新德里。

第七旅达尔维阻止了考尔,他认为中国军队可能会反击,所以现在发“捷报”是不是太早了?

考尔嘴一撇,则无比坚定地认为,中国是肯定不敢反击的。

既然百分百确定中国不敢反击,所以要立刻发“捷报”到国内,因为尼赫鲁早就等不及了。

原定于10号发起的进攻,已经推迟了一周,印度人正痛骂尼赫鲁是个胆小鬼,不敢跟中国开战。

所以印军总参、印度当局为了今夜的这场战争,早就等得心急火燎,犹如是坐在火炉上,迫切希望对中国开战,迫切需要一场“大胜利”,来熄灭民意的烈火。

归根结底,印度这场高难度的方案,急需要考尔的“捷报”。

考尔根据手里的情报判断,张国华在前线兵力薄弱,援军很难短时间内支援高原战场。

达尔维依旧拒绝发“捷报”,他的理由是中国军队一旦反击,重新夺走了僧崇和扯冬,这“捷报”岂不是成了瞒报?只会激怒上级,更会惹翻民众。

被俘虏的达尔维(居中)

考尔不屑地笑了笑,他说即使张国华拼命反扑夺回阵地,因为印军兵力更多,所以完全可以重新夺回去。

他说:“而当务之急,是把捷报发到国内,明天早上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是你和我的荣耀!”

达尔维还想再阻拦,考尔却直接命令电报员,将早已经准备好的“七千字捷报”发到新德里。

考尔沉入了他的幻想当中,只要战争打响之后,英美苏三国会给更多的援助,如今中国面对诸多问题自顾不暇,根本不敢在南亚跟印度展开大规模交战。

发报员很快就忙碌了起来,“捷报”的内容是:昨晚18时40分,我军猛烈打击了“入侵”我国扯冬的中国军队,经过一番激战,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这封“捷报”写得很长,特点是用词模糊,对于双方交战的描述也是含糊其辞。

讲的大部分都是印军的士气,和喜马拉雅艰难的战场环境。

在这大战的关键时刻,印军王牌部队第七旅的总部,身为总指挥考尔的指挥部,电台居然发了七个多小时的电报。

在中国参观的被俘印军将领,居中是达尔维

电报机只有一台,因为都忙于发“捷报”,以至于战场上的所有电报,全部都排到了明天早上。

考尔倒是乘飞机回国治病去了,达尔维则留在前线指挥。到第二天上午,前线一片死寂,达尔维心中想着,中国军队真的不敢反击吗?

达尔维是2月份担任的第七旅旅长,自从进入雪域高原,就一直痛骂考尔的战术。

既然认定中国不敢反击,考尔的战术的确最合适,部队拆分拉长战线,全面向中国推进。

可如果中国军队发起反击,那印军的一字长蛇阵一触即溃,达尔维因为担心中国反击,所以连续焦虑了几个月。

反观张国华并没有急于反击,因为他知道达尔维是个很难缠的对手,要比考尔那种纸上谈兵的家伙厉害多了。

直到我军部署完成,立刻冲向了僧崇,虽然第一次进攻并没有成功,但已经吓得达尔维脸色剧变。

因为,中国反击了!果然跟预想中的一样,考尔那头“蠢驴”带着大家,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张国华了解达尔维,达尔维其实也了解张国华,既然中国反击了,接下来便会是大规模的交战。

印军前线士兵

印军根本就没有时间调整部署,就连第七旅都无法集结部队,所以撤退是唯一的选择。

达尔维内心崩溃了,明明印军可以采取正常战术,为何有考尔这种愚蠢的家伙,带着大家进入了深渊呢?

之后的结果也就众所周知了,我军10月20日正式打响了对印自卫反击战,战况跟达尔维预想的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