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目前流传于世的“哥窑”瓷器大多源自清宫藏品,但这批瓷器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瓷器特征不符,而且缺少考古资料佐证,因而造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最大的悬疑。
哥窑胎主要为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其釉属于无光釉,是透光性较弱的乳浊釉,光泽如酥油,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粉青,灰青,奶白多见。其釉色厚重沉静,细腻油润,光泽莹润,由于窑变作用,釉色多显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泽。
哥窑瓷器最出名的,当属瓷器上变化万千,色彩纹路各不相同的开片,又称“冰裂纹”,最经典的纹路就是“金丝铁线”。传说冰裂纹的产生是源自一次意外事故,同样烧制瓷器的两兄弟,哥哥烧制的瓷器更加精美,引起了弟弟的嫉妒,弟弟就趁哥哥不在,往窑里泼了一桶冷水,却没想到烧制出了精美绝伦的冰裂纹开片。在釉面上,大纹青黑为“铁线”,有的会微微泛蓝,大纹中套金色的小纹,被成为“金丝”,排布疏而不密,曲而不直,冰裂纹属于偶然形成,每一个瓷器的开片都是独一无二,不可仿制的,更显得弥足珍贵。
哥窑瓷器还有一样最主要,最奇妙,却往往被人忽视的特征,那就是“攒珠聚球”。哥窑瓷器的釉层一般很厚,最厚处甚至和胎体一样,釉内含有气泡,若隐若现,形成“攒珠聚球”。“攒珠”指的是哥窑瓷器的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上,稍大一些的气泡形成“聚球”,其排列形式不是间错相交的,而是整齐排列在一起,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攒珠聚球”是哥窑独一无二的特征,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哥窑瓷器的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会在器皿口部边缘釉层较薄处由于隐纹而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或是紫黑色,同时会在底足没有挂釉层处呈现铁黑色,因此被称之为“紫口铁足”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