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国际机场,每隔五个星期必有一批神秘人物风雨不误地降落在这里。他们或来自纽约,或来自孟买,或来自特拉维夫,或来自金沙萨,或来自班吉,所有的人都乘车朝着一个方向——市中心驶去。
市中心塞伏龙山山顶,卡尔特修道院街17号,四方而至的客人们摩肩接踵,正前豁然一幢巍峨建筑。这憧堡垒般的建筑便是“中央销售组织”所在地,即称雄钻石市场的南非德.比尔斯矿业集团专设在伦敦的销售公司,其大写的英文缩写“CSO”在西方几乎无人不晓。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们彼此相识,在门口等候时照例开着玩笑:“怎么样,难道钻石真是永恒的吗?”这不是一时冒出的俏皮话。自打种族隔离政策把南非拖入危机之后,再加上钻石的价格从不受传统规律的约束,钻石的前景真的难以预测了。
严格地说,钻石是无价的。全世界二十几家挂牌的钻石交易所,也从不标出钻石的价格、等级。实际上,交易所中的交易都严格地在个人之间进行,价格是秘密的。要理解这些非同寻常的做法,只有先了解钻石非同寻常的特性。钻石一这一大自然的杰作,不仅是一种罕见的地质力量凝集的产物,而且还需要人类难以想象的耐心、顽强和精细去发现、加工直至最后出售。
早在1796年,美国化学家史密森.坦南就经过化验证明,钻石的基本成分同一块常见的煤没有差别,然而,这种极普通的碳元素结晶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物理特性。首先,钻石保持了与光线的特殊关系。它的折射率是一切物质中最高的,其变化无穷的波长使它同时透出晶莹的光泽和瑰丽的色彩。因此,那些质地纯净的上品总是被冠以红宝石、蓝宝石和绿宝石的美称。其次钻石坚硬无比,能够轻易分割任何其它物质。钻石的这些神奇的特性是在极为特殊的条件下形成的。
首批钻石发现于中世纪末期的远东。历史学家一致认为,最初是印度西南部绵延1000公里的钻石矿脉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威尼斯、阿姆斯特月、伦教等欧洲最大的钻石市场。后巴西、俄国、澳大利亚都对钻石市场发生过有力的影响。最后,在非洲诞生了真正的钻石工业,现在,南非是世界钻石市场的绝对主宰。
德比尔斯成了世界级的大享,控制着世界80%以上的钻石产量。由于开发费用髙昂,售价也大大提高。因为即使是上好的矿脉,每吨矿石的钻石含量也不会超过8分克,即平均处理250吨矿石才能获得一克拉钻石。目前,几乎全部钻石都要汇集到这里出售,漏掉的只是被盗窃或散落在黑市的零星颗粒。钻石价格是钻石商随意定的。
然而,种族隔离制度确使南非钻石王国发生了动摇。尽管德.比尔斯公司采取了不少措施,使1986年销售额几乎达到1980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但这一切并没有使顾客恢复信心。他们叹息道:“钻石自然是永恒的,但……还能维持多久呢?”钻右,俗称金刚石,名贵无比。颜色绚丽、透明晶莹的钻石,更被人们视为稀世之宝,百方收集。
人类发现钻石,早已超过三千年的历史,但因它形成极为不易,开采又万般困难,故此,合全球之拥有量,也不过二百来吨。相传,钻石最早是在印度河河谷的砂砾中发现的,后来美洲、非洲等地也相继发现,但大规模的开采,只是一百年来的事情。
1867年夏天,一个黑人小孩沿奥伦河捡贝壳,无意中拾到一粒光彩夺目的石子。原来,这是一粒净重21克拉的钻石,最后为英国驻南非总督收买。1869年,有人在这里又捡到一块更大的钻石,重83.5克拉,它后来被称为“南非之星”。此后,南非这个地方,就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开采钻石的地方。
英国地质学家威廉姆逊,1934年在坦噶尼喀维多利亚湖南岸发现一座大钻石矿,1940年成立独资的威廉姆逊钻石有限公司,雇用三千名黑人进行开采。在短短的十数年中,他就成了世界上有数的巨富之一。英国女王结婚时,他送了一颗重56克拉的钻石,价值几十万英镑。他自己的钻石中,最大的一块达174克拉。
世界土发现的最大钻石重3000余克拉,称“库里南”钻石。英王王笏上镶嵌的“非洲之星”钻石,重530克拉,它就是从“库里南”上切割下来的。1981年,南非又发现一颗重353.9克拉的钻石,透明度高,色泽艳丽,售价达1200万美元。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钻石了。在世界二十颗特大钻石中,中国山东发现的“常林钻石”,位居第十四。
伊朗中央银行的珠宝馆,可谓一个钻石博物馆。“孔雀王座”是一把状如孔雀开屏的金交椅,象征伊朗的王位。它的上面镶嵌了二万六千七百颗钻石。馆内还珍藏一个直径为61厘米的纯金地球仪,海洋以绿钻石显示,大陆用红钻石显示,赤道及经纬线則由精光四射的白钻石连成。总计共用钻石四万四千颗。另外,还有四顶王冠,也全部是用绿钻石和红钻石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