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可谓同堂一族。有以祖先发祥地为堂号,以先祖之道德文章、功业科第、职官封爵等为堂号,以郡中的显贵姓氏望族为堂号等等,堂号有的是郡望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是某一郡望中某一房支的称号。
韦氏京兆堂、韦氏祭祖神位“京兆堂”是什么意思?包括韦姓老人,很多人都答不上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必要让韦氏子孙和世人知道韦氏京兆堂到底指或者代表什么意思,了解韦氏京兆堂的有关历史。事实上并不是只有韦氏才有京兆堂称谓,其他姓氏也有京兆堂号的。
西汉东汉京兆韦氏已经出现名人,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时在京兆的韦氏势力就已经很强大了。当时京兆韦氏的丞相、书法家、将军等名人辈出,有西汉父子丞相韦贤、韦玄成,东汉大臣韦著,三国时期的韦昭是著名的史学家、东吴四朝重臣, 韦昭是中国古代史上从事史书编篡时间最长的史学家,三国时期书法家韦诞、东汉末三国刺史韦康,东晋时期有韦熊辅国将军、韦楷建威将军,南北朝时代有韦放名威将军、韦黯轻车将军、韦道福辅国将军、韦欣宗龙骠将军,韦睿百胜将军、韦艺北周上大将军、韦总骠骑大将军、韦孝宽骠骑大将军、国公,韦爱骁骑大将军、再进为辅国将军、韦翙骠骑将军、韦珍安远将军、韦朏车骑将军、韦师大将元帅、兵部尚书管等,其武质色彩一目了然。京兆韦氏进入隋代后,延续了西魏北周以来家族发展的强劲势头。在隋代不到四十年的统治时间里,著名于史籍的家族韦氏成员共40余人,其中文职者有:大司空、尚书令1人;六部尚书侍郎、九卿7人;尚书右丞、内史舍人等中高级文官者5人。武职者有:大将军(含骠骑)3人,大总管、总管3人,州刺史8人。进位柱国、上柱国5人,爵封国公、郡、县、侯伯者12人,以韦世康辅佐隋帝居宰相位为最盛。这些高级官爵的取得,充分说明京兆韦氏在隋代发展的灿烂与辉煌。
从《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陶唐氏、杜城氏都曾有更号和复用“豕韦氏”,这说明韦姓是最古老的姓氏。始地于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东南面的平陵、杜陵同居京兆。昭帝时,韦孟的五世孙韦贤因不满朝政的腐败而辞去官职(丞相),宦游京兆,徙家平陵。韦贤地节三年(前67年)迁徙京兆平陵。永光二年,韦贤的四子韦玄成受封汉丞相时,又迁居杜陵。平陵、杜陵同属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新唐书》记载:“韦玄成,汉丞相,京兆韦氏之祖。”
及至唐代,韦氏达到鼎盛时期,子孙繁衍益盛于是京兆韦氏又产生了九个对当时社会深远影响的庞大支系,分为平齐公房、龙门公房、南皮公房、逍遥公房、郧公房、阆公房、大雍州房、小雍州房、彭城公房、鹛城公房、驸马房、小逍遥公房等。其中平齐公房、龙门公房、南皮公房、逍遥公房、郧公房、阆公房、彭城公房、驸马房、小逍遥公房被合称为韦氏定著九房,这九大公房祖先同是汉丞相韦贤。他们的子孙后裔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流布全国及海外。“京兆”便成韦氏的重要策源地——发祥之地。
京兆韦氏是唐代最重要的士族家族之一,韦氏家族成员拜相者势冠全唐!唐朝的韦氏宰相有韦方质、韦思谦、韦待价、韦安石、韦承庆、韦巨源、韦嗣立、韦温、韦见素、韦执谊、韦贯之、韦处厚、韦琮、韦保衡、韦昭度、韦贻范共16人。韦氏共有诗文总数千余首,留有姓名的文学家近百人,如韦安石、韦表微、韦冰、韦蟾、韦承庆、韦承贻、韦处厚、韦丹、韦道逊、韦皋、韦瓘、韦洪、韦璜、韦济、韦检、韦检亡姬、韦建、韦抗、韦铿、韦鹏翼、韦渠牟、韦式、韦纾、韦述、韦嗣立、韦迢、韦同则、韦夏卿、韦元旦、韦应物、韦庄等。韦氏家族成员的作品亦多为雅俗两界所称赏,并产生两位著名的诗词名家,即韦应物和韦庄。唐朝有韦侍阶右武卫将军等,韦皋大将军更加出名,封为南康郡王。唐代京兆韦氏一门十六相,成为仅次于李唐宗室的豪族门第,以望立堂,故韦姓京兆堂为所有堂号之最。
韦氏望岀京兆郡,韦贤韦玄成子孙迁徒时为祀祖以京兆为堂号也。有些姓氏同是京兆堂,这并不奇怪,京兆名门望族共有三十三姓。依其权势地位高贵低下排列为:韦、丰、史、康、米、计、宋、舒、杜、宗、羊、於、家、段、车、全、郜、黎、扶、雍、寿、扈、浦、别、夔、晁、冷、皇甫、申屠、归、羊舌、邢、谯等,详见《百家姓郡望注释》。唐代长安城南的韦氏,被称为“去天尺五”,当时韦氏所拥权势直逼霄汉,可以想像得到。姓韦当时为名门矩族,排在第一位!
同时也明显发现京兆堂与韩氏无关!京兆堂和韩信看不出来有任何关系。韦贤后代宰相韦执谊在海南的《岭南节度使韦公神碑》记载:“韦氏之世系,尚矣。陶唐之有国豕韦者,实为商伯,周衰,迁于楚之彭城。汉兴韦孟为楚元王傅,繇孟五世至丞相贤,韦氏逐显大,转扶阳,后徙平陵,及子玄(元成)别徙杜陵,子孙家焉,遂为京兆人。”这碑铭的两段文字,扼要地概括韦姓从远古发展至唐朝的过程。广东南雄珠玑古巷是南迁姓氏的寻根地,韦氏是南雄珠玑巷南迁先民一百五十二姓氏录的其中之一。广东南雄珠玑古巷现有南迁183姓氏的堂号来源,其中标明韦氏京兆堂出自陕西长安(今西安)。珠玑古巷中《韦氏祖居》牌匾由南雄市旅游局、珠玑镇人民政府监制,祖居里供奉韦氏先祖韦伯遐(韦氏立姓祖元哲裔孙、韦伯国国君)的肖像。《粤桂韦氏族谱》也标明:先祖贤公(韦贤)、成公(韦玄成)父子丞相,汉之远祖也。
广西东兰韦氏土司有实证是韦贤后代,主要有三大古碑:《明故东兰州牧韦正宝墓志碑记》、《重修韦侯墓记》、《东兰土司分支大化县贡川乡形内村隆侯韦氏土司洞碑》。明正德六年(1511年)立的韦正宝墓碑尚完好无损,字迹全可辨认,上题“明故韦牧伯正宝墓志铭”,其中一段记述:“伯讳正宝,韦氏其先系也(源于豕韦氏)”。1552年重修韦侯墓记碑铭曰:“奉训大夫子韦侯讳虎臣汉丞相韦公贤之流荫”,东兰土司分支大化县贡川乡形内村隆侯韦氏土司洞碑词曰:“......豕韦元哲之后……韦孟自彭城徙家于邹,按邹即今山东兖州府邹县也。奉汉高祖为楚元王傅,元王高祖之弟,高祖封元王于楚国使,韦孟公为辅佐元王治楚。韦孟五世生韦贤,汉丞相韦贤生韦玄成……计远姑祖韦神机,宋朝时人,妣颜氏,系韦超之三世孙,从宋狄青宣抚广西参将。夺侬智高昆仑关。韦大猷(山涛)公妣孔氏,系韦神机之子,亦从狄青为参将。韦景岱,宋朝时人,系大猷之子,奉旨调到广西,征服侬智高有功绩,入都邑渡河招抚,初授木兰冠带洞长,屡次有功,题授东兰安抚司,世袭管理,职故。传至元末明初,第十四代孙韦富挠承袭,于弘武十二年开避宜州之都街、洛索、金城一带地方,疏通道路有功,及奉调从军,开辟贵州郡县有功,题授东兰世袭土知州,任故……。同治壬申年甲辰月庚寅日辛巳时安碑”。另外还有东兰韦氏土司清乾隆五十七年《东兰土司奏请建祠堂奏折》:“我祖宗系原京兆籍,本山东,偕武襄以从军,于兹保障,封都彝以创业,遂倡宏基,宋元明清之带砺山河。”
这里“原京兆籍”点明是京兆韦氏的支脉延续。公元1744年广西东兰韦氏土司《东兰土知州同知韦绍庶(振声)清乾隆九年的奏章》里面提到:“广西庆远府东兰州世袭土知州,原籍山东兖州府邹县人。”这里告知祖宗韦贤所在地:山东兖州府邹县。史记韦贤,西汉鲁国邹县人,宣帝朝丞相。韦贤四子韦玄成,山东邹县人,也位至丞相,文学家。奏章点明祖源来自山东邹县,这是韦贤丞相和他的儿子韦玄成居住的地方。韦贤后代在广西还留有上林唐碑《六合坚固大宅颂》、《智城洞碑》等。
《三字经》里面的最后一句“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典故来源就是韦孟韦贤丞相。韦孟为楚元王傅,历辅其子楚夷王刘郢客及孙刘戊,历相三代!据史书记载,韦孟精于鲁诗,以经、诗为本教育后代,其子孙传到韦贤,五世都是邹、鲁的大儒,世称“邹鲁五儒宗”。韦贤有四个儿子,长子韦方山曾为高寝令;次子韦弘官至东海太守;三子韦舜留守邹县;小儿子韦玄成以才学超群受到皇帝重用,也位至丞相。邹鲁一带民谚有“遗子黃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之语,这是正宗韦氏“一经堂”的堂号由来。
自韦孟至韦贤、韦著至韦庆,韦氏一脉相承,铭记“一经堂”。汉末韦氏几乎泯灭,赖有韦庆忍守志,基于京兆而放重光,深为族人缅怀,于是世有“京兆堂”。世人传颂的“七老尚书、九堂御史、汉唐六宰辅”,便是史证,新唐书韦姓丞相就载录了14人。《左传》注:“京兆郡韦氏”就是指由韦贤、韦玄成、韦庆及其后裔构成的世系。东兰韦氏土司后代可以用“京兆堂”也可以用“一经堂”的。
基于京兆重光,深为族人缅怀,于是便有“京兆堂”,意为祖籍“京兆”地,并以此为荣,以此为傲,定为韦氏族号之一。“京兆堂”与“一经堂”实为源流关系。
附:
韦姓渊源示意表
黄帝--昌意--颛顼--老童--吴回--篯(彭祖)---裔孙彭寿----别支孙元哲(夏末亡国)--失传--韦伯遐(商末周初人,复国于陕西扶风,后迁于河南滑县,春秋初迁于彭城,战国周赧王时亡国)--韦孟(韦遐24代孙)。